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脑血管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会致脑血管病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良生活方式等可增加风险;糖尿病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等致病变,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不良生活方式等加重风险;高脂血症使脂质沉积致病变,中老年人易患,不良生活方式等是重要因素;吸烟刺激血管等增加风险,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吸烟越早越长风险越高;酗酒致血压升高等增加风险,各年龄段有别,过量饮酒风险高;肥胖伴多种危险因素致病变,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不良生活方式致肥胖;缺乏运动致多种危险因素增加风险,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可增加风险,发病年龄因病而异,良好生活方式可降低风险,有家族遗传史者需密切关注脑血管健康。

一、高血压

1.作用机制: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同时,高血压还可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会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2.与年龄性别关系: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且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高血压进而成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3.生活方式影响: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从而间接增加脑血管病发生几率,比如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促使血压升高。

4.病史关联: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者,脑血管病发生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控制良好者,因此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将血压尽量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

二、糖尿病

1.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机制异常等,易形成血栓,引发脑血管病变。高血糖还可使神经纤维发生病变,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2.与年龄性别关系: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同样无明显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升高,进而增加脑血管病风险,尤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需重点关注脑血管健康。

3.生活方式影响:不合理的饮食(如高糖、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从而增加脑血管病发生可能,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会使血糖波动过大,不利于血糖控制。

4.病史关联:糖尿病病史越长、血糖控制越差,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越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同时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三、高脂血症

1.作用机制: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斑块破裂还可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变。

2.与年龄性别关系:中老年人更易患高脂血症,男性和女性在患病率上无显著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3.生活方式影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比如长期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血脂水平升高。

4.病史关联:高脂血症病史较长且血脂控制不佳者,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因此高脂血症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控制血脂。

四、吸烟

1.作用机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管痉挛,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2.与年龄性别关系:各年龄段吸烟者均有风险,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吸烟开始年龄越早,吸烟时间越长,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越高。

3.生活方式影响:吸烟是明确的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加重脑血管病发生几率,戒烟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4.病史关联: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脑血管病发生风险明显升高,因此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以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五、酗酒

1.作用机制: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可导致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进而影响心脏功能,使心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同时,酒精会影响血脂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可使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引发脑血管病。

2.与年龄性别关系:各年龄段饮酒过量者均有风险,一般男性饮酒过量引发脑血管病的风险相对稍高,但并非绝对,关键在于饮酒量。

3.生活方式影响:酗酒属于不良生活方式,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脑血管病发生风险,适量饮酒虽可能有一定心血管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百害而无一利。

4.病史关联:长期大量酗酒者脑血管病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偶尔少量饮酒者,因此应尽量避免过量饮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六、肥胖

1.作用机制: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脂肪细胞分泌的一些炎症因子等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发脑血管病。

2.与年龄性别关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肥胖相关脑血管病风险,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肥胖也可能为成年后脑血管病埋下隐患。

3.生活方式影响: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肥胖又会进一步加重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对脑血管的损害。

4.病史关联:肥胖程度越严重,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越高,因此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量来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之间,以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七、缺乏运动

1.作用机制: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这些因素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还会使血液流动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2.与年龄性别关系:各年龄段人群均受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青少年缺乏运动也会对其未来脑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生活方式影响:缺乏运动是不良生活方式的一种,与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相互交织,共同增加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4.病史关联:长期缺乏运动者相比经常运动者,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升高,因此应鼓励人们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保持适量运动,以维护脑血管健康。

八、遗传因素

1.作用机制:某些遗传性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比如遗传性脑血管畸形等,家族中有脑血管病遗传史者,其发病风险可能高于无家族史者,但遗传因素通常是与其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脑血管病发生。

2.与年龄性别关系:遗传因素导致的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可能因具体疾病而异,无明显性别差异,若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后代需更加关注脑血管健康相关指标的监测。

3.生活方式影响:即使有遗传易感性,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4.病史关联:有脑血管病家族遗传史者,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脑血管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脑血管相关检查,如颈部血管超声、头颅CT或MRI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了解疾病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血管病是指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心脑血管的血管损伤,因此导致表现出一定的疾病的情况,比如说最多见的脑梗死、心肌梗死这之类的是属于缺血性心脑血病等的代表。而对于脑出血,属于心脑血管病出血性的代表。所以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治疗理念,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脑血管病要如何检查?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的检查方式包括很多种,首先第1个就是自身的查体,是否会表现出头晕,头痛,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的情况,第2点正常情况下先做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进行一个筛查工作。第3点正常情况下都是做一个头部CT明确颅内的病情变化,如果有问题就进行进一步的头部核磁检查以及头颈部CTA检查。
面瘫是由什么引起的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面瘫的常见病因为感染、创伤性、神经源性以及中毒、代谢障碍等。 1.感染 约42.5%的面瘫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名列面瘫原因排行的第一名。这表明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在面瘫发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2.创伤性 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面部外伤、颞骨骨折。 3.神经源性 脑血管病是面瘫
强迫症做什么检查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强迫症的检查包括自评量表评定、脑部MRI和CT检查、脑电图检测等。 1.自评量表评定 常用的自评量表包括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Levinstein恐怖分测验表、SAS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这些量表可以帮助患者评估自己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并初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2.脑部MRI和CT检查 这些检查
血压高可以吃血塞通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血压高可以吃血塞通,但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血塞通本身对血压并无直接的降压作用。它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存在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血塞通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些相关疾病的症状和预后。高血压患者使用血塞通不能替代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仍需要依靠正规的
高血压人群会出现中风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中风一般指脑卒中,高血压人群是不是会出现脑卒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若患者的病情较轻,血压控制良好,日常生活习惯规律,脑血管不存在畸形、脆弱等情况,一般不会发生脑卒中。若患者的病情较重,血压控制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不规律,经常吸烟、饮酒、熬夜等,导致脑血管病变。若受到不良因素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
脑梗出院后总是头晕可以治愈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出院后总是头晕一般可以治愈。 脑梗死是由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软化,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患者头晕。而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头晕可能是没有完全恢复,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其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能增加脑供血、供氧的药物,如尼
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不是会起中风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严格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病情一般控制良好,通常不会引起中风。但是,部分高血压患者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规范用药,加上平时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经常进食腌制食物、吸烟或过度饮酒等,可
脑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也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就可能出现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有出血性以及缺血性,也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管壁的损害,当管壁损害以后,薄弱后就会破裂,破裂之后出现脑出血,如果管壁损害了以后形成斑块,越长越厚,使管腔变狭窄,最后血管闭塞,就会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叫脑梗死。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主要
怎么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预防脑血管病有可控因素以及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就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饮食、生活不规律、喝酒,要把这些可控的因素控制住,很好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不吸烟;另外,饮食和生活都要有节律,要有规律、不熬夜,对于脑血管病就是很好的预防。脑梗塞有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像年龄、性别、家族史,尽管把可控的因素都控制了,也有可能得脑血管病,
什么是脑血管病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也叫做脑中风、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谓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血管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血管堵了,是两个概念,不管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不管是血管破了还是血管堵了,表现可能都是一样的,因为这是出血以后的血肿或者缺血以后的病灶对脑细胞的损害,造成脑细胞的功能障碍。因此,只要掌握脑血管病的常见
脑血管病包括哪些疾病
刘湘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血管畸形、血管性痴呆等,最常见的就是脑出血、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特别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持续性的脑缺血很常见。脑血管供血不好,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在CT上表现都是脑梗塞的表现,从病原学分就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脑出血里头又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溢血,就是脑血管破裂了,蛛网
脑血管病有什么后遗症
刘湘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有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后遗症主要引起脑破裂,血管破裂要明确部位,后遗症多半是肢体功能障碍,但是有些部位不是肢体功能障碍,有些不是关键部位,会有性格改变或者没有什么表现。脑梗塞也一样的,也得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者髋关节部位有其他的表现,就是精神异常、性格改变等,或者其他少数的视力的改变、视野的改变、嗅觉、听觉的改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什么意思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出现狭窄或者堵塞。出现狭窄或堵塞以后,就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那么患者就容易出现头晕、头胀、头痛以及一侧肢体无力、一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症状。对于有一些基础病患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人,需要进行一些常规脑部血管检查、CT血管成
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有很多种,有些因素是人为的。另外,有些因素是人体无法控制的,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这些无法去干预。而有些因素可以干预,比如抽烟、喝酒、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可以人为干预。因此,为了预防脑血管并发生,平时要戒烟戒酒,并且要减肥,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可以服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脑血管病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健康人没有必要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当然身体是否健康,还需要到医院由医生进行评估,明确是否真的健康。一般来讲服用氯吡格雷,主要是对于些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高风险的人群进行一级预防。或者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进行二级预防,以降低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