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颌畸形
牙颌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中因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及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其常见类型有牙列拥挤、反牙合(地包天)、深覆牙合等,成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有口腔不良习惯和疾病因素。危害包括对口腔健康(增加龋齿、牙周炎风险,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部美观(影响外观致心理压力)、咀嚼功能(降低咀嚼效率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等方面。概括为:牙颌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中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引发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有多种类型和成因,会对口腔健康、面部美观、咀嚼功能等产生诸多危害。
一、牙颌畸形的定义
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等。例如,常见的牙列拥挤、反牙合(地包天)、龅牙等都属于牙颌畸形的范畴。
(一)牙齿排列不齐方面
牙齿排列不齐可能表现为牙齿相互重叠、扭转等情况。从遗传角度看,如果父母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的情况,子女发生牙颌畸形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在后天因素中,长期的偏侧咀嚼习惯会导致两侧咀嚼肌发育不均衡,进而影响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这种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会明显影响牙颌的正常形态。
(二)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方面
正常的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应该是上下牙齿能够良好地咬合,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而牙颌畸形时可能出现深覆牙合,即上前牙覆盖下前牙过多;或者开牙合,上下牙齿在咬合时无法正常接触等情况。这种牙合关系的异常不仅会影响咀嚼效率,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的问题,因为不正常的咬合会使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的压力,长期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
(三)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方面
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包括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情况。例如上颌前突的患者,面部外观上可能表现为凸面型,影响面部美观。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儿童时期如果患有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长期张口呼吸,会影响上颌骨的发育,导致上颌前突等颌骨形态的异常。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牙颌畸形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牙颌畸形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而成年人的牙颌畸形矫正相对儿童来说难度更大,且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牙颌畸形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一)牙列拥挤
1.表现:牙齿在牙弓内排列不整齐,存在拥挤、扭转等情况,可表现为个别牙齿的错位,也可表现为多个牙齿的排列紊乱。从牙齿数量角度看,可能是由于牙弓长度不足,而牙齿数量过多导致拥挤。例如,正常情况下恒牙列有2832颗牙齿,如果牙弓长度不足以容纳所有牙齿,就会出现部分牙齿拥挤的现象。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牙列拥挤可能会影响口腔清洁,增加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因为牙齿排列不整齐,刷牙时难以清洁到所有牙齿表面,食物残渣容易残留,长期下去会导致龋齿的发生,同时也会刺激牙龈,引发牙周炎症。对于成年人,牙列拥挤除了影响口腔健康外,还会明显影响面部美观,进而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等问题。
(二)反牙合(地包天)
1.表现: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的前面,形成前牙反牙合的现象。从发育角度看,可能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发育过度引起。例如,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存在不良的哺乳姿势,或者长期有吮指、吐舌等口腔不良习惯,都可能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反牙合的发生。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时期的反牙合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不仅会严重影响面部外观,使面部呈现凹面型,还会影响咀嚼功能,因为反牙合时咀嚼效率降低,长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对于成年人,反牙合的矫正难度相对较大,而且矫正后的稳定性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正畸治疗等手段仍然可以进行改善,不过治疗周期可能会更长,患者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配合。
(三)深覆牙合
1.表现:上前牙覆盖下前牙过多,超过正常范围。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与长期的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咀嚼硬物等有关。从牙齿咬合关系角度看,上前牙切端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1/3以上即为深覆牙合。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时期的深覆牙合可能会影响下颌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不正常的咬合关系会限制下颌的前伸运动。对于成年人,深覆牙合可能会导致前牙的牙周组织受到过大的压力,容易引发牙周炎等疾病,同时也会影响咀嚼功能,并且由于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可能会影响面部的美观,使面部比例不协调。
三、牙颌畸形的成因
(一)遗传因素
1.遗传方式:牙颌畸形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能是多基因遗传。例如,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牙列拥挤、反牙合等牙颌畸形情况,子女发生牙颌畸形的概率比正常人群要高。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可能与牙颌畸形的发生有关。从家族遗传角度看,如果家族中有牙颌畸形的病史,那么后代需要更加注意口腔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牙颌畸形。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对于儿童来说,遗传因素导致的牙颌畸形可能在生长发育早期就会表现出来,而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遗传因素对牙颌的影响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显现并加重。而对于成年人,遗传因素虽然是牙颌畸形的一个成因,但成年人的牙颌已经基本发育完成,遗传因素导致的牙颌畸形可能已经相对稳定,但在矫正过程中仍需要考虑遗传因素对矫正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环境因素
1.口腔不良习惯
吮指习惯:儿童长期吮指,尤其是在乳牙萌出后到替牙期,如果频繁吮指,会导致前牙开牙合、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牙颌畸形。因为吮指时,手指的压力会影响上下前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阻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同时促进下颌骨的向后下生长。例如,34岁的儿童如果有长期吮指习惯,家长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引发牙颌畸形。
吐舌习惯:长期吐舌会使前牙受到舌的推力,导致前牙开牙合,同时可能影响下颌的位置,造成下颌后缩等情况。儿童在换牙期如果有吐舌习惯,会干扰牙齿的正常萌出和咬合关系的建立。
偏侧咀嚼习惯: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会导致该侧咀嚼肌发达,而另一侧咀嚼肌发育不良,进而引起颌骨两侧发育不均衡,出现面部不对称、牙齿排列不齐等牙颌畸形。这种不良习惯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都可能存在,尤其是儿童,由于咀嚼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养成偏侧咀嚼的习惯。
2.疾病因素
腺样体肥大: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是常见的疾病,腺样体肥大导致患者长期张口呼吸。张口呼吸时,空气不能经过鼻腔正常进入呼吸道,而是通过口腔,这会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上颌骨狭长、腭盖高拱、牙列拥挤、上前牙前突等牙颌畸形。例如,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牙颌畸形的情况可能会逐渐明显。
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牙颌的发育。例如,垂体功能亢进会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在牙齿方面可能表现为牙齿增大、牙列稀疏等牙颌畸形;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牙颌的发育,导致牙齿萌出延迟、牙列不齐等情况。
四、牙颌畸形的危害
(一)对口腔健康的危害
1.增加龋齿和牙周炎风险
龋齿:牙颌畸形时,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之间容易存在间隙或不易清洁的区域,食物残渣容易残留其中。例如牙列拥挤的情况下,相邻牙齿之间的缝隙较小,刷牙时难以将食物残渣彻底清除,细菌在残留的食物残渣中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表面,导致龋齿的发生。据相关研究统计,牙颌畸形患者患龋齿的概率比正常牙颌人群高出23倍。
牙周炎:由于牙颌畸形导致口腔清洁困难,牙龈周围容易堆积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会引发牙周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严重后果。牙颌畸形患者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且病情往往进展更快,治疗难度更大。
2.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
牙颌畸形导致的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会使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的压力。例如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在咀嚼时颞下颌关节所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匀,长期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会出现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张口功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二)对面部美观的危害
牙颌畸形会明显影响面部的外观。例如反牙合患者呈现凹面型,上颌前突患者呈现凸面型,牙列拥挤导致面部不对称等。这些面部外观的异常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因为牙颌畸形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健康。研究发现,牙颌畸形患者在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面部美观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其整体的生活质量。
(三)对咀嚼功能的危害
正常的牙颌关系是保证良好咀嚼功能的基础。牙颌畸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咀嚼效率。例如开牙合患者上下牙齿无法正常咬合,咀嚼时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反牙合患者咀嚼效率降低,因为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前面,咀嚼时不能有效地将食物磨碎,长期可能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儿童时期的牙颌畸形,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咀嚼功能不良会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