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是胆道相关疾病的不同治疗方式,外科手术针对可切除胆管癌及胆囊结石导致胆道梗阻等情况,内镜治疗包括ERCP、ENBD用于解除良性梗阻及急性胆道梗阻等,介入治疗中PTCD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不同患者群体在各治疗方式中需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及风险。
一、外科手术治疗
1.胆管癌相关手术:对于可切除的胆管癌,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如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通过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胆管等组织重建胆汁引流通道,其依据是肿瘤的病理学分期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若肿瘤局限且患者能耐受手术,手术能最大程度切除病灶以改善预后,不同年龄患者身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不同,年轻患者相对耐受能力可能稍强,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
2.胆囊结石导致胆道梗阻的手术:如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当胆囊结石引起胆道梗阻时,通过切除病变胆囊并取出胆总管内结石恢复胆道通畅,对于女性患者,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需关注其术后感染等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后康复节奏可能不同,有运动习惯的患者可能康复相对较快。
二、内镜治疗
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用于解除良性胆道梗阻,如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通过内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至胆管内,取出结石或放置支架引流胆汁,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术中术后血糖波动情况,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情况影响操作及术后恢复。
2.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适用于急性胆道梗阻患者,通过内镜放置鼻胆管引流胆汁,缓解胆道压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特殊性,操作需更加精细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考虑儿童的耐受程度等因素。
三、介入治疗
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可采用PTCD,通过经皮穿刺肝脏将引流管置入胆管引流胆汁,高龄患者进行该操作时需注意穿刺部位的出血等风险,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需提前评估凝血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