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附骨疽是一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的化脓性疾病,类似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等。其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表现,儿童及青少年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成人相对较轻;局部初期有轻微持续疼痛等,成脓期肿胀等加剧,溃后期可形成窦道等,不同人群症状有细微差异。
一、附骨疽的定义
附骨疽是一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的化脓性疾病,多因感受风邪湿热之毒,深窜入里,留于筋骨,气血凝滞而发病。在现代医学中,类似化脓性骨髓炎等疾病可归于此范畴。
二、附骨疽的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
儿童及青少年常见:这类人群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患病时往往全身症状较为明显。起病急骤,常伴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例如,一些患儿会因高热而精神萎靡,不愿活动,食欲大幅下降。
成人相对较轻:成人患附骨疽时全身症状相对儿童较轻,高热程度可能稍低,全身中毒症状也不如儿童明显,但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等表现。
2.局部症状
初期:患病部位先有轻微的持续性疼痛,皮肤温度略高,外观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肿胀。此时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活动患病部位时疼痛可加重。
成脓期:发病后1-2周左右,局部肿胀明显,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加剧,呈持续性跳痛,患部出现明显压痛,可摸到波动感(提示已形成脓肿)。如果病变在长骨,可出现干骺端的肿胀、压痛等表现。
溃后期:脓肿破溃后,可流出稀薄脓液,随后脓液逐渐变稠厚。溃疡不易愈合,可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病变部位可触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有死骨排出。死骨排出后,窦道可暂时愈合,但在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又可复发。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附骨疽的症状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体表现符合上述特点。例如,长期卧床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附骨疽时局部感染可能更难控制,全身症状可能更重,且愈合相对更困难。儿童由于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病变可能更容易波及骺板等部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老年人则可能在感染后恢复较慢,全身各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对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