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推荐
附骨疽指毒气生成,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称为多骨疽、朽骨疽和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主要表现在寒热往来,继则筋骨疼痛,表面不红不热,但痛如锥刺,不能转身屈伸转动,久则寒郁化热,腐肉成脓,而外形仍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溃后稀脓淋沥不尽,不易收口,容易形成瘘管和死骨,待死骨脱出后,才能逐渐愈合。
这个病好发于四肢长骨,病因病机主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化热搏结于骨节;或者是疔疮走黄,疽毒内陷;或病后余毒不清,湿热内盛,其毒深窜入里,留于筋骨;或者外来直接伤害,局部骨骼损伤,或者是复感染邪毒,瘀热搏结,凝滞筋骨而成。治疗一般内治是属于风热炽盛型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方药,黄连解毒汤,如果是湿热瘀滞型治疗应该是清营托毒,化湿开郁,方药 金银花散加味,第三个是气血两虚型,治疗就叫十全大补汤。外治的方法,初起皮色不变者,以透皮扩散式中药外治,以消病其消。那皮色转红时,宜用透皮提引式中药聚脓,脓成,则宜及时切开排脓,而溃后宜用提脓拔毒生肌之药外敷,以肌养骨、生骨,如触及死骨松动者,可用镊子钳去掉。形成窦道者,可以用千金散或五五丹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