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有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黄疸进行性加重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脂、血尿酸及肌酐等异常,B超、MRI可辅助筛查,肝活检病理检查是金标准,对有高危因素孕妇需加强监测,及时结合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一、临床表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且黄疸进行性加重,同时可能伴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表现,病情进展迅速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低血糖、出血倾向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同时伴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
2.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表现,这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3.血脂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显著升高,一般可超过10mmol/L,这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重要实验室特征之一。
4.血尿酸及肌酐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酸升高、肌酐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肝脏B超表现为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呈弥漫性密度降低,出现“亮肝”征,有助于初步筛查,但特异性相对有限。
2.磁共振成像(MRI):肝脏MRI表现为T1加权像信号降低,T2加权像信号升高,对肝脏病变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可辅助诊断,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四、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金标准,可见肝小叶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肝细胞内有微滴性脂肪浸润,无明显炎症坏死,但肝窦内有明显的Mallory小体沉积等特征性表现。
对于妊娠期女性,尤其是妊娠晚期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异常的情况,需高度怀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及时结合肝活检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妊娠相关并发症等因素,以确保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史、肥胖、多胎妊娠等,应加强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诊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