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眩晕症的原因
颈椎病引起眩晕症与椎动脉受压致脑供血减少、颈交感神经受刺激致椎动脉痉挛、本体感觉紊乱干扰协调机制、颈椎稳定性下降致异常刺激压迫有关,不同人群患颈椎病原因不同,有颈椎病病史者及特殊人群需注意颈部保护。
椎动脉受压:颈椎发生病变时,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之一,当它受到压迫后,会使脑部的血液供应减少。例如,颈椎的钩椎关节增生可能会直接挤压椎动脉,或者颈椎的不稳定导致椎动脉受到牵拉、扭曲,进而影响脑部的血供,引发眩晕。有研究表明,约有相当比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存在椎动脉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的情况。
颈交感神经受刺激:颈椎病变可刺激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引起椎动脉痉挛。交感神经与血管的舒缩功能密切相关,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发生功能紊乱时,椎动脉会出现痉挛收缩,使得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进而引发眩晕症状。例如,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可能会刺激周围的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痉挛。
本体感觉紊乱:颈椎的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构成了颈部的本体感觉系统,当颈椎病发生时,颈部的本体感觉系统受到影响,导致本体感觉紊乱。人体的平衡和空间定位依赖于本体感觉、视觉和前庭觉的共同协调,颈部本体感觉紊乱会干扰这种协调机制,从而引发眩晕。比如,颈椎病患者颈部的肌肉、关节等结构的病变会影响本体感觉的传入,使得大脑接收到的本体感觉信息出现偏差,进而导致眩晕的发生。
颈椎稳定性下降:颈椎病会导致颈椎的稳定性下降,颈部的小关节错位等情况可能发生。颈椎稳定性下降后,头部的活动会对颈部的血管、神经等结构产生异常的刺激和压迫,从而引发眩晕。例如,颈椎椎体的移位可能会改变椎动脉、神经等结构的正常位置关系,导致眩晕症状出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生颈椎病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年轻人可能与长期不良的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有关,而中老年人则多与颈椎的退行性变相关。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速颈椎的退变。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眩晕症的风险相对更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注意颈部的保护,避免颈部的过度活动和外伤等情况,以减少眩晕发作的可能。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颈部的负担可能加重,若患有颈椎病更要谨慎处理颈部问题,尽量避免可能加重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刺激的颈部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