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药物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初始刺激后抑制垂体分泌LH和FSH以减少睾酮达去势效果,常见亮丙瑞林、戈舍瑞林;LHRH拮抗剂直接结合受体抑制垂体分泌LH和FSH快速降睾酮,常见地加瑞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结合受体抑制癌细胞生长,常见比卡鲁胺、恩杂鲁胺,特殊人群使用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谨慎评估和调整,治疗中要关注生活质量并调整方案。
一、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
1.作用机制:此类药物能初始刺激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短期使用后反而抑制垂体分泌LH和FSH,进而减少睾丸产生睾酮,达到去势效果。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癌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
2.常见药物: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亮丙瑞林通过皮下或肌内注射发挥作用,能持续抑制雄激素分泌;戈舍瑞林则是通过植入剂缓慢释放药物来实现对雄激素分泌的长期抑制。
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
1.作用机制:直接与垂体LHRH受体结合,迅速、持续地抑制垂体分泌LH和FSH,从而快速降低睾酮水平,无需像LHRH类似物那样先出现短暂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惹现象。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更快达到去势水平。
2.常见药物:地加瑞克,它可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快速且有效地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对于那些不能耐受LHRH类似物初始刺激效应的患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三、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制:这类药物能竞争性地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抑制雄激素介导的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例如比卡鲁胺,它通过口服发挥作用,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后,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
2.常见药物:比卡鲁胺、恩杂鲁胺等。比卡鲁胺常与LHRH类似物联合用于前列腺癌的初始内分泌治疗;恩杂鲁胺则可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在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内分泌治疗药物时需要谨慎评估,因为药物的代谢可能受到影响。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体现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