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损伤神经后会有感觉、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感觉异常最常见麻木,下牙槽神经损伤时同侧下唇、颏部麻木;疼痛有术后即刻或短期的刺痛、灼痛及长期慢性反复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口唇运动异常(如不能正常鼓腮等)和咀嚼功能障碍(如咀嚼无力、疼痛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需不同处理。
一、感觉异常表现
拔牙损伤神经后,最常见的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感。例如下牙槽神经损伤时,患者同侧下唇、颏部会出现麻木,这种麻木感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神经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儿童对感觉异常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其面部表情、口唇活动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麻木等感觉异常。而对于有基础神经疾病史的患者,拔牙后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异常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
二、疼痛表现
1.术后即刻或短期内疼痛:部分患者在拔牙后不久就会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表现为刺痛、灼痛等。例如上颌牙拔除时损伤上牙槽神经,可能会引起上颌相应区域的疼痛,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述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等异常行为来提示疼痛;老年患者由于痛觉神经敏感度可能有所下降,但仍可能出现持续的疼痛不适。
2.长期慢性疼痛:神经损伤后还可能出现长期的慢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反复出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可能会相对较高,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神经的恢复和局部的血液循环等。
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
1.口唇运动异常:当下牙槽神经损伤时,可能会导致同侧口唇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口唇活动不灵活,如不能正常鼓腮、吹口哨等。在儿童中,口唇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和进食等,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女性患者,口唇运动异常可能会影响面部美观和社交活动;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拔牙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的口唇运动障碍可能会与原有病情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2.咀嚼功能障碍:神经损伤还可能影响咀嚼肌的功能,导致咀嚼无力、咀嚼疼痛等咀嚼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本身咀嚼功能可能就有所下降,拔牙损伤神经后会进一步加重咀嚼困难,影响营养摄入;有牙周病等病史的患者,拔牙后神经损伤引起的咀嚼功能障碍会对其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咀嚼功能,如调整饮食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