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化脓性骨髓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外伤创口侵入、邻近软组织感染蔓延等途径侵入骨组织;宿主因素中,儿童因骨骼生长发育、干骺端血运及免疫特点易患血源性骨髓炎,成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局部血液循环异常(如骨折后血肿吸收不良、老年人血管硬化)、免疫状态低下(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也易引发化脓性骨髓炎。
一、病原体感染是主要原因
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全部致病菌的50%-70%,其次是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骨组织,例如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传播至骨组织,引发血源性骨髓炎,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多见,因为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襻,致使血流缓慢,细菌容易沉积于此,从而增加了血源性感染的几率;另外,细菌也可直接由外伤创口侵入骨组织,如开放性骨折发生后,细菌直接进入伤口导致骨髓感染;还可能是邻近的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组织,如脓性指头炎若处理不当,感染可蔓延至指骨引发骨髓炎。
二、宿主因素的影响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特点使得他们的骨组织更容易成为细菌感染的target,儿童的干骺端血运丰富,细菌容易停留繁殖,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细菌的清除能力较弱,所以儿童发生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风险较高。例如,5-15岁的儿童是血源性骨髓炎的高发人群,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的骨骼解剖和免疫特点密切相关。
成人:成人的骨骼血运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成人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局部血液循环,也容易引发化脓性骨髓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运不良,使得感染不易控制,增加了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风险。
2.局部血液循环因素
当局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时,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细菌清除都会受到影响。例如,骨折后局部血肿形成,若血肿吸收不良,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容易引发骨髓感染。另外,老年人由于血管逐渐硬化,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一旦发生创伤或有感染病灶,也更容易发生化脓性骨髓炎。
3.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机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化脓性细菌的侵袭而发生骨髓炎。这些人群由于自身免疫防御机制受损,无法有效地清除侵入骨组织的细菌,使得感染容易扩散和迁延不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