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单纯疱疹是怎么回事
口腔单纯疱疹由HSV-1引起,分原发性和复发性,有相应临床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对症支持和抗病毒等,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可通过避免接触传染源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
一、定义与病原体
口腔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HSV-1)和Ⅱ型(HSV-2),口腔单纯疱疹主要由HSV-1引起。该病毒具有嗜皮肤和嗜黏膜的特性,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比如与患者共用餐具、亲吻等,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二、临床表现
(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前常先有接触病毒的潜伏期,然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1-2天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壁薄、透明,易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可融合成片,表面有假膜覆盖,疼痛明显,患儿常表现为拒食、流涎等。
(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成人多见,好发于口唇、口角区域。复发前患者局部常有刺痛、灼痛、痒感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红斑,继之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糜烂、结痂,病程一般1-2周,可自愈,但容易复发。
三、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如抗体检测)、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等。通过观察典型的口腔黏膜疱疹表现,结合病毒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与预后
(一)治疗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局部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以防止继发感染,疼痛明显者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等。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可局部使用阿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药物。
(二)预后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经过适当治疗,预后良好,病程一般2周左右可自愈;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容易复发,但一般病情较轻,通过局部处理等可缓解症状。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口腔单纯疱疹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物刺激溃疡面加重疼痛。同时要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等,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二)成人
成人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病情恢复。要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复发的因素,在复发时要注意局部护理,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水疱,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六、预防措施
(一)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
(二)增强机体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儿童要保证合理的喂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