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治疗方法
一般肋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包括固定制动、止痛、呼吸管理;手术针对多根多处骨折致连枷胸及合并脏器损伤等,特殊人群中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用宽绷带短固定,老年伴骨质疏松愈合慢,手术风险高需评估全身状况并防并发症。
1.保守治疗
固定制动:对于单根单处肋骨骨折等情况,主要采用胸带外固定等方式,通过限制胸廓的过度活动来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胸带固定可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摩擦,一般固定3-6周左右,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外固定能够有效降低骨折断端移位的风险,有利于骨折的稳定恢复。
止痛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止痛。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进行深呼吸训练,防止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因为肋骨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例如,对于年龄较大或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注重呼吸管理,定期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浮动,出现连枷胸,影响呼吸功能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对于合并有胸腔内脏器损伤(如肺损伤、血气胸等)且骨折断端有明显移位可能损伤脏器的情况,也需要手术干预。例如,严重的连枷胸会导致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通过手术固定骨折部位可以恢复胸壁的稳定性,改善呼吸功能。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手术能够恢复胸廓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充分评估。
特殊人群肋骨骨折的治疗特点
1.儿童肋骨骨折
治疗特点:儿童肋骨富有弹性,骨折多为青枝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可使用宽绷带固定,固定时间相对较短,因为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由于儿童胸廓顺应性差,即使是轻度的肋骨骨折也可能影响呼吸,需要定期检查胸部体征及呼吸功能。例如,对于婴幼儿肋骨骨折,要注意避免过度束缚胸带,防止影响胸廓发育,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老年肋骨骨折
治疗特点: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保守治疗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康复也相对缓慢。例如,老年患者进行胸带固定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既要保证固定效果,又不能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促进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