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后护理有什么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体位、康复锻炼、疼痛、排尿排便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伤口护理要观察情况、保持清洁干燥并遵循规范;体位护理需卧床保持正确体位及正确翻身;康复锻炼早期做下肢等长收缩,后期循序渐进开展腰背肌锻炼;疼痛管理要密切观察;排尿护理鼓励自行排尿,排便护理要保证大便通畅;并发症预防包括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护理要点。
体位护理
卧床期间:患者术后需保持正确的卧床体位,一般建议平卧硬板床,腰部可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体位舒适且有利于脊柱发育,避免不正确的体位影响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体位舒适度要求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柔软但又能维持脊柱正常形态的支撑;成年患者则要保证平卧时腰部处于舒适的生理曲线状态。
翻身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曲腰部。这对于所有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有腰椎病变相关基础病史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正确翻身可防止腰部再次损伤。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放松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简单肢体活动锻炼,避免过度活动;成年患者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
后期锻炼: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开展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过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不同年龄患者的锻炼强度和方式需有所调整,老年患者锻炼强度应更温和,儿童患者则以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为前提进行锻炼。
疼痛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情况,若疼痛明显,可遵循医疗规范进行相应处理,但不涉及具体药物剂量等服用指导。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疼痛的感知和耐受不同,儿童患者疼痛表达可能不清晰,需更细致观察;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疼痛管理时要综合考虑。
排尿排便护理
排尿护理:术后可能因麻醉等原因出现排尿困难,要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如无法自行排尿可进行诱导排尿等处理。对于有特殊病史如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更要关注排尿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儿童患者要注意排尿的舒适和正常。
排便护理:建议患者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加影响腰部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不同,儿童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且利于排便的饮食;成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食。
并发症预防
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肺部护理;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的患者需格外注意。
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使用气压治疗仪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年龄患者的血栓风险不同,儿童患者血栓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适当活动;老年患者和有血液高凝状态病史的患者血栓风险较高,要重点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