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有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病理性五种类型,发育不良性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致椎弓等结构异常引发;峡部裂性因峡部反复应力损伤或先天性薄弱致峡部裂;退变性随年龄增长及不良姿势致腰椎退变、稳定性下降引发;创伤性由急性腰部外伤致椎体连接结构受损移位;病理性由肿瘤、代谢性骨病等致骨质破坏影响椎体稳定性引发,不同类型有不同好发人群及病因特点。
一、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
1.病因机制: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胚胎时期脊椎的发育出现障碍,使得椎弓、椎体等结构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椎弓根、椎板等结构薄弱,无法维持椎体的正常位置,随着生长发育,椎体逐渐发生滑脱。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相对常见,与先天的遗传因素等有关,比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脊椎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发生风险。
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1.病因机制
峡部裂形成:多是因为峡部的骨质发生断裂,常见的原因包括反复的应力损伤,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的腰部过度屈伸活动等,使得峡部承受过大的应力,逐渐出现疲劳骨折,最终导致峡部裂。另外,先天性峡部发育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人群峡部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的结构缺陷,在受到一定应力时更容易发生断裂。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发生,可能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相对更多有关,腰部承受的应力较大。
三、退变性腰椎滑脱
1.病因机制
腰椎退变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会出现退变,椎间盘发生退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关节突关节也会发生退变,关节囊松弛,关节突骨质增生等。这些退变因素会导致腰椎的稳定性下降,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椎体的滑脱。此外,长期不良的姿势,如久坐、弯腰工作等,会加速腰椎的退变进程,增加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几率。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女性由于绝经后骨质流失等因素,相对男性更易出现腰椎退变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发退变性腰椎滑脱。
四、创伤性腰椎滑脱
1.病因机制:是由于急性的腰部外伤,如高处坠落、严重的交通事故等,腰部受到强大的外力冲击,导致椎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受损,椎体发生移位,从而引起腰椎滑脱。这种情况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当时就会出现明显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在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有外伤风险环境中的人群发生率相对较高,比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
五、病理性腰椎滑脱
1.病因机制: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腰椎的骨质破坏,从而影响椎体的稳定性,引发滑脱。常见的疾病如肿瘤,包括原发性腰椎肿瘤和转移性腰椎肿瘤,肿瘤细胞侵蚀椎体骨质,使得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还有一些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骨质密度降低、强度下降,椎体容易发生塌陷和滑脱等。这种情况在患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比如有肿瘤病史、长期患有骨质疏松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