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概述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卧床休息、营养支持,高热时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要早期足量联合用敏感药,疗程3-4周甚至更长;手术目的是引流脓液,尽早在抗生素无效48-72小时后进行钻孔或开窗减压;儿童患者手术护骨骺,选抗生素考虑生理特点;老年患者控基础病,选抗生素考虑肝肾功能。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营养
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病理性骨折。同时,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这是基于充足营养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科学依据,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不同年龄患者可根据其饮食喜好和消化能力调整饮食结构。
(二)对症支持
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措施来控制体温,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避免高温对机体重要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年龄患者的物理降温方法需适度调整,如儿童需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
二、抗生素治疗
(一)用药原则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是关键。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迅速控制感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致病菌,在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广谱抗生素,这是基于临床研究中明确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该疾病中的高感染率及相应抗生素的有效性得出的。
(二)用药疗程
一般需持续用药3-4周,甚至更长时间,要确保感染得到彻底控制,防止转为慢性骨髓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疗程会有所差异,病情较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需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变化来调整疗程。
三、手术治疗
(一)目的
主要是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防止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通过手术切开引流,可有效排出病灶内的脓液,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二)手术时机及方式
手术应尽早进行,一般在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考虑手术。手术方式包括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等。钻孔引流是在骨皮质上钻孔,开窗减压则是扩大骨皮质钻孔形成骨窗,充分引流病灶内脓液。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损伤骨骺等重要结构,要充分考虑儿童骨骼发育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确定手术范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骨骼生长情况。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骺,避免影响日后肢体生长发育。同时,抗生素的选择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要根据儿童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相关治疗,但严格禁止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时,需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感染的控制。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感染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