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怎么治疗
足跟骨刺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包括休息减负重、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理疗、冲击波治疗)、用矫形器鞋垫、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无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者,方式有骨刺切除术和跟骨减压术,手术需考虑适应证及患者全身状况,术后也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减少负重:对于大多数足跟骨刺患者,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尤其是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负重的活动。例如,对于一些经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如售货员等,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每小时左右休息几分钟,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足跟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对于肥胖人群,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足跟的负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足跟压力。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每次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其皮肤感觉可能减退,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防止烫伤而不自知。
超短波理疗:利用超短波的能量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超短波理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参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组织对能量的反应与成人不同,更需要专业人员精准操作。
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足跟骨刺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冲击波的能量刺激,促进骨质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一定时间。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冲击波治疗前需要评估凝血功能,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矫形器与鞋垫:合适的矫形器或鞋垫可以改善足部的力线,减轻足跟骨刺处的压力。例如,定制的足弓支撑鞋垫可以纠正足部的异常受力,对于平足或高弓足等特殊足型的人群,选择合适的矫形器或鞋垫尤为重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足部还在发育阶段,选择矫形器或鞋垫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定期评估调整。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非手术治疗无效,足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以上的正规非手术治疗,足跟疼痛仍无明显缓解,严重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
手术方式
足跟骨刺切除术:直接切除足跟处的骨刺,解除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手术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需要进行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能力较差,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加强血糖控制,预防伤口感染和不愈合等并发症。
跟骨减压术:通过减轻跟骨内的压力来缓解疼痛。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一些因跟骨内高压引起疼痛的足跟骨刺患者。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严格评估后认为手术收益大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