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出血相关表现如呕血、黑便,还有原发病相关表现,检查方面胃镜可直接观察及评估出血风险,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及MRI可辅助发现相关情况,能明确是否存在曲张及相关病情。
一、症状表现
(一)出血相关表现
1.呕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血液可经食管呕出,呕吐物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性内容物。这是因为曲张的静脉破裂后,血液涌入食管,经口腔排出。例如,在一些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中,当曲张静脉破裂时,就可能出现大量呕血的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黑便:若出血量相对较少,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即黑便。黑便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部位可能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黑便需高度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
(二)原发病相关表现
1.肝硬化表现:如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由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导致,患者还可能有肝硬化的其他表现,如肝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腹水(腹部膨隆)等;门静脉高压的其他表现:如脾大(可通过腹部触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脾脏增大)、腹壁静脉曲张等。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合成功能下降,会出现白蛋白降低等情况,进而导致腹水形成;同时,门静脉压力升高,会使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大。
2.其他原发病表现: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布加综合征等,患者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布加综合征患者可能有右上腹疼痛、肝大、下肢水肿等表现,这是因为下腔静脉肝段梗阻,导致肝脏淤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检查相关表现(辅助检查提示)
(一)胃镜检查
1.直接观察:胃镜下可直接看到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表现为食管或胃底黏膜下迂曲、扩张的静脉团,呈蓝色或紫红色。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其曲张的程度等情况。例如,根据曲张静脉的形态、范围等可将其分为轻、中、重不同程度,重度曲张的静脉更易破裂出血。
2.评估出血风险:胃镜检查还可以评估出血的风险,如观察曲张静脉表面是否有红色征等,红色征提示曲张静脉处于高风险出血状态。红色征的出现可能与静脉内压力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有红色征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脏形态、大小的改变,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可能缩小、表面不光滑等,同时可观察门静脉、脾静脉的直径,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直径可增宽,脾静脉也可能增宽,还可发现脾大等情况。例如,正常门静脉直径一般小于13mm,当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直径可超过13mm。
2.CT及磁共振成像(MRI):CT和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门静脉系统的情况,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例如,CT血管成像(CTA)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的解剖结构以及曲张静脉的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