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是胆汁排出道因多种原因致排泄不畅或受阻的疾病,常见原因有胆管结石等,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等,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解除梗阻和针对病因,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胆道梗阻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胆道梗阻是指胆汁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受阻的疾病。其常见原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胆管炎性狭窄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病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胆管结石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胆道系统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胆管炎性狭窄的发生概率可能增加。
二、胆道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腹痛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发热多因胆道梗阻合并感染引起。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仅表现为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非典型症状;老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
三、胆道梗阻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也常升高;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胆道是否扩张、梗阻部位及原因,是简便易行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发现胆管内结石等病变。
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胆道系统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梗阻的具体部位和病因。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胆管树的形态,明确梗阻的部位和范围。
四、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
1.解除梗阻
手术治疗:根据梗阻的病因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癌根治术、胰头癌根治术等。手术可以直接解除胆道的梗阻情况,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
内镜下治疗:对于胆管结石等引起的梗阻,可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放置胆管支架等方法解除梗阻。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适用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通过穿刺将引流管置入胆道,引出胆汁,降低胆道压力,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2.针对病因治疗:如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等预防结石复发;胆管癌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胆道梗阻多与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有关,诊断时需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尽量减少辐射暴露。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更注重对儿童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恢复情况,包括胆汁引流情况、生长发育指标等。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选择相对稳妥的治疗方案,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3.女性患者:女性在妊娠期发生胆道梗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注意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