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怎么护理
肋骨骨折后需从休息与体位、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饮食、并发症观察护理及特殊人群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舒适体位重要;疼痛用多种方法管理;呼吸训练与保持通畅;饮食营养均衡多饮水;观察肺部及血管神经并发症;老年人重营养皮肤,儿童注意固定松紧与看护,孕妇兼顾胎儿安全。
疼痛管理
观察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等。成年人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评估疼痛,儿童则可通过表情、肢体动作等判断疼痛状况。
非药物镇痛: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在骨折后的48小时内,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能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成年人还可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儿童可通过轻柔的安抚、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缓解因疼痛产生的焦虑情绪,从而减轻疼痛感知。
呼吸功能护理
呼吸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这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成年人每次深呼吸持续3-5秒,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15次,每日3-4次;儿童由于胸廓较小,呼吸训练需根据年龄调整强度,可采用吹气球等方式辅助呼吸训练,每次吹气球5-10下,每日2-3次。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等措施。成年人雾化吸入时注意掌握正确的雾化方法,儿童则要选择合适的雾化装置,确保雾化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饮食护理
营养均衡: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1-1.5g/kg体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量相对要高,约1.2-1.5g/kg体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等促进骨折愈合的营养成分。
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儿童根据年龄适量饮水,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肺部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定期进行胸部听诊、胸部X线或CT检查等。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血管神经损伤观察:注意观察骨折部位周围有无肿胀、淤血加重,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和血运情况。如果发现肢体远端出现麻木、疼痛、苍白或发绀等异常,可能存在血管神经损伤,需立即就医处理。
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肋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需更加注重营养支持,保证钙质摄入,可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因为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受压部位发生压疮。
儿童:儿童肋骨骨折后生长修复能力较强,但要特别注意固定装置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的看护,避免其剧烈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孕妇:孕妇肋骨骨折后护理要兼顾胎儿安全,在疼痛管理时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镇痛药物,可优先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固定胸廓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压迫的固定材料和方式,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