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特殊人群考虑。药物治疗有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抗精神病药(急性期联用控制症状);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不良认知和行为)、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调整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需谨慎药物治疗并优先非药物干预;妊娠期女性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后选药或用非药物;老年患者选药考虑肝肾功能,心理治疗用温和方式并关注生活环境社交。
一、药物治疗
1.心境稳定剂:
锂盐是治疗躁狂抑郁症的常用心境稳定剂,大量研究表明锂盐对躁狂发作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可降低躁狂抑郁症的复发风险。例如多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使用锂盐维持治疗的患者,躁狂或抑郁复发率明显低于未使用锂盐者。
丙戊酸盐也是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有关,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躁狂抑郁症的治疗。
2.抗癫痫药:部分抗癫痫药也可用于躁狂抑郁症的治疗,如卡马西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钠离子通道等有关,对于一些难治性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抗精神病药:在躁狂发作急性期,往往需要联用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等,这些抗精神病药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症状,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阻断多巴胺受体等有关,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它们在控制躁狂症状方面的有效性。
二、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对于躁狂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有重要作用。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来预防躁狂或抑郁的发作。例如,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情绪高涨或低落时的不合理思维,并引导其建立更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多项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2.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该疗法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对情绪的影响。对于躁狂抑郁症患者,稳定的生活节奏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作息、社交活动等节奏,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研究发现,接受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的患者,其情绪波动和复发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患躁狂抑郁症时,药物治疗需更加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心理支持和调整生活方式等。因为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心理治疗如游戏疗法等更适合儿童青少年,通过游戏等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改善情绪状态。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躁狂抑郁症时,药物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和疾病本身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在妊娠期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采用心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3.老年患者:老年躁狂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时,药物选择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生理功能减退的情况。药物代谢缓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心理治疗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和接受程度,采用温和、易于理解的心理干预方式,如怀旧疗法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交情况,帮助其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