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是胆囊壁破裂致胆汁等漏出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表现等,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需及时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胆囊穿孔的定义
胆囊穿孔是指胆囊壁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导致胆囊内的胆汁等内容物漏出到腹腔等周围组织的一种病理状态。
二、常见病因
1.胆囊结石:结石引起胆囊管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持续升高,当压力超过胆囊壁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容易发生穿孔。研究显示,约80%-90%的胆囊穿孔与胆囊结石有关,结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还可引起炎症,进一步增加穿孔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不同,一般中年人群相对高发,女性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患胆囊结石的概率较男性略高,有长期高脂肪饮食、肥胖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胆囊结石发病风险更高。
2.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如果病情进展迅速,炎症严重时可累及胆囊全层,最终导致穿孔。慢性胆囊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也会使胆囊壁逐渐变薄,增加穿孔可能性。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突发的剧烈腹痛是常见表现,疼痛起始于右上腹,随后可迅速蔓延至全腹,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剧痛。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老年人可能疼痛表述不典型。
腹膜炎表现: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患者可有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腹腔内有胆汁等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2.体征:腹部查体可发现相应的腹膜炎体征,如墨菲征原本可能阳性,但穿孔后因炎症扩散墨菲征可能不典型。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的异常情况,如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以及腹腔内的游离液体等,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是初步筛查胆囊穿孔的常用方法。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操作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度辐射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穿孔的部位、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以及腹腔内积液等,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感染炎症反应。
五、治疗原则
一旦怀疑或确诊胆囊穿孔,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等,以去除病灶,引流腹腔内的感染物质。对于一些病情极危重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可能会先采取简单的引流措施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囊穿孔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往往较快。由于儿童对疼痛等症状表达可能不准确,需要密切观察其腹部体征、精神状态等。在治疗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更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较小且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术式,术后护理要注重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胆囊穿孔时,要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控制血糖、改善心脏功能等,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恢复相对较慢。
3.女性:女性在孕期发生胆囊穿孔较为特殊,需要特别谨慎处理。要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两者,在使用药物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