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要注意什么
病情观察要点包括生命体征(如血糖、血压等)、意识状态、酮症相关表现;液体复苏护理要遵循先快后慢等原则,注意补液速度、量和途径;胰岛素治疗护理需准确给药、监测血糖并观察副作用;并发症预防与护理要预防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基础护理包含口腔、皮肤、管道护理等,需针对不同人群细致开展相关护理工作。
意识状态观察:关注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如是否存在嗜睡、烦躁、昏迷等情况。意识状态的变化反映了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若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提示病情可能恶化。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功能衰退,意识变化更需引起重视。
酮症相关表现观察:观察患者呼吸气味,是否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观察尿液酮体情况,记录尿常规中酮体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可能与酮症酸中毒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儿童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辨别。
液体复苏护理
补液速度与量: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原则。一般在开始的1~2小时内快速输入0.9%氯化钠溶液,成人可先输入1000~2000ml,儿童按体重计算补液量。之后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血压、尿量等调整补液速度和量。需密切观察补液过程中患者的心肺功能,防止补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补液速度应适当减慢,密切监测心肺体征。
补液途径:通常首选静脉补液,对于能口服的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可口服补液。静脉补液要确保通路通畅,避免渗漏,一旦发生液体渗漏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坏死,需及时处理。儿童患者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要选择合适的血管,固定好穿刺部位,防止补液过程中液体外渗。
胰岛素治疗护理
胰岛素给药方式: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如正规胰岛素0.1U/(kg·h)持续静脉输入。要准确配置胰岛素溶液,保证给药剂量准确。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通常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儿童患者由于体重差异大,胰岛素剂量计算需精确,且要注意观察胰岛素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副作用观察:观察有无低血糖、低血钾等副作用。低血糖时患者可能出现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等,低血钾可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加强血糖和血钾的监测。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感染预防: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期翻身、擦洗,防止压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等操作时要避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和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干燥整洁。
电解质紊乱预防:根据患者的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检查结果,及时补充电解质。如血钾低时需补充氯化钾,但要注意补液速度和浓度,防止高血钾等并发症。儿童患者电解质代谢调节能力较弱,更要精准监测和补充电解质。
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尤其是对于昏迷患者,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
管道护理:如有留置尿管、静脉导管等,要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定期更换导管及相关装置,防止感染。儿童患者的管道护理要更加精细,防止管道脱出等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