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有不同表现,排便频率和性状多样,多数伴腹痛,部分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易脱水等,老年患者表现不典型易诱发基础病加重,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情严重且易反复
一、腹泻相关表现
(一)排便频率与性状
感染性腹泻患者通常排便频率明显增加,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粪便像稀水一样,水分含量高;也可为黏液脓血便,粪便中伴有黏液和脓血,这是因为肠道黏膜受到病原体侵袭后出现炎症、损伤,导致黏液分泌增加以及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例如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患者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二)腹痛表现
多数感染性腹泻患者会伴有腹痛症状,腹痛的性质可为隐痛、绞痛等。疼痛部位多与病变部位相关,如结肠部位病变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腹痛多在下腹部;小肠部位病变导致的感染性腹泻,腹痛常位于脐周。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以及病原体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排便前腹痛可能会加剧,排便后部分患者腹痛可有所缓解。
二、全身症状表现
(一)发热情况
部分感染性腹泻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发热多为中等度热或高热,如沙门菌属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发热程度相对较轻,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在体内繁殖代谢产生的物质可作为致热原,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二)全身不适
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如乏力、倦怠等。这是因为感染过程中机体消耗增加,同时炎症反应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状态,使得患者感觉身体虚弱、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机体储备和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感染性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等更容易影响其精神状态。
三、不同人群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特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性腹泻时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典型且变化较快。除了上述排便频率、性状改变以及全身症状外,由于儿童体液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而且儿童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低,感染性腹泻导致的电解质丢失可能迅速引起电解质失衡,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例如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患儿除了腹泻、呕吐外,常伴有发热,且脱水症状出现较为迅速。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感染性腹泻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部分老年患者发热症状可能不明显,而以消化道症状相对突出,如仅有轻微腹痛、腹泻等。同时,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感染性腹泻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如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等。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的反应能力减弱,而且基础疾病的存在使得病情变化更为复杂。例如老年患者本身有冠心病,感染性腹泻导致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感染性腹泻时临床表现往往较为严重,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病原体可能更为多样,除了常见的肠道病原体外,还可能有条件致病性病原体感染。同时,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性腹泻引起的全身症状可能更重,如持续高热、严重的全身乏力等,而且肠道黏膜的损伤修复能力差,腹泻症状难以迅速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