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手术怎么做
肋骨骨折手术包括术前评估患者情况并制定个体化方案、术中麻醉、选择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复位骨折及内固定等步骤,术后需进行呼吸、切口护理和康复锻炼,还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气胸血胸、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等,需相应处理,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特点。
一、术前准备
1.评估患者情况: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明确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移位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肋骨柔韧性较好,骨折移位可能不明显;老年人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评估时需格外关注骨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需在术前对基础疾病进行适当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
2.制定手术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如单纯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连枷胸的患者,手术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需综合考虑胸廓稳定性等因素来确定。
二、手术步骤
1.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且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
2.切口选择: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若为单根肋骨骨折,可选择局部小切口;若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能需要在胸壁做较长的切口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3.暴露骨折部位: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层次,逐步暴露骨折的肋骨部位,要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
4.复位骨折:使用手术器械将移位的肋骨骨折端进行复位,恢复胸廓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于粉碎性骨折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更精细的操作来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
5.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等)对复位后的肋骨进行固定,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时要确保内固定物的位置准确,牢固可靠。
三、术后护理
1.呼吸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术后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辅助设备,如呼吸训练器等,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呼吸管理有所差异,儿童术后需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
2.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切口愈合可能相对较慢,需加强切口护理。
3.康复锻炼: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呼吸功能锻炼、胸廓活动度锻炼等,促进胸廓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锻炼需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需个体化制定,儿童的康复锻炼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
四、并发症及处理
1.肺部感染:是肋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发生肺部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加强术前术后的呼吸管理。
2.气胸、血胸: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气胸或血胸的发生。少量气胸、血胸可密切观察,让其自行吸收;若气胸、血胸量较多,需及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气胸、血胸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加强术后监测。
3.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如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等。若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处理。术后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内固定物的位置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