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肋骨骨折注意事项
老人肋骨骨折后需从休息与体位、呼吸管理、疼痛管理、饮食营养、预防并发症、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绝对卧床休息2-4周,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学会有效咳嗽咳痰、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疼痛情况,24-48小时内局部冷敷;均衡饮食、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后期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复查。
一、休息与体位
1.卧床休息:老人肋骨骨折后需保证充足休息,一般建议绝对卧床休息2-4周,避免过早活动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影响愈合。因为老人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过度活动会增加疼痛和骨折错位风险。
2.体位选择:尽量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可减少肺部受压,利于呼吸。半卧位时上半身抬高30°-50°,能减轻肋骨骨折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二、呼吸管理
1.有效咳嗽咳痰:老人要学会有效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3-5秒,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每1-2小时进行1次,每次咳嗽3-5次。有效咳嗽咳痰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积聚引发肺炎,因为肋骨骨折后老人呼吸可能受限,痰液易潴留。
2.呼吸训练: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通过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肋骨骨折处的压力。
三、疼痛管理
1.观察疼痛情况:密切观察老人肋骨骨折处疼痛的程度、性质及变化。若疼痛加剧或伴有呼吸困难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老人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敏感,要仔细观察其表情、体位等变化来判断疼痛情况。
2.非药物镇痛:可采用局部冷敷,在骨折后的24-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骨折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1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
四、饮食营养
1.均衡饮食:保证老人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骨折修复,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利于骨骼代谢。一般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1.0-1.5g/kg体重,钙的摄入量可达到1000-1200mg/天。
2.多饮水:鼓励老人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2000ml,预防便秘。因为老人活动减少,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影响肋骨骨折愈合,还可能加重疼痛。
五、预防并发症
1.肺部感染:除了呼吸管理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定期为老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骨折处疼痛,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2.压疮:由于老人长期卧床,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床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贴保护,预防压疮发生,因为老人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发生压疮。
六、康复指导
1.后期康复:在骨折愈合后期(一般骨折后4-6周),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如胸廓扩张运动等。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逐渐增加,以不引起疼痛加剧为宜。胸廓扩张运动可双手放于胸廓两侧,吸气时双手向外扩张胸廓,呼气时收缩,每次10-15次,每天3-4次,促进胸廓功能恢复。
2.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查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一般骨折后1周、1个月、3个月等需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