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常见手部肌腱疾病,因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致桡骨茎突处肌腱鞘炎症、增厚,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通过芬克斯坦试验等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局部制动、物理治疗、局部封闭(特殊人群需谨慎),保守无效可手术,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解剖基础相关
桡骨茎突处有一窄而浅的骨纤维性鞘管,内有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通过。正常情况下,肌腱在鞘管内滑动,但当手部过度活动时,如长期用手劳作、频繁屈伸腕关节和拇指等,肌腱与鞘管之间反复摩擦,就容易引发腱鞘炎。女性由于手部活动特点等因素,相对男性更容易患此疾病,尤其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肌腱、腱鞘组织水肿,增加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疼痛:患者常感到桡骨茎突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手腕及拇指,在拇指活动、腕关节屈伸时疼痛加重,例如持物、拧毛巾等动作时疼痛明显。
压痛:在桡骨茎突表面或其远侧有明显压痛,有时可摸到硬结。
活动受限:拇指及腕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拇指的外展、伸直等动作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绞锁现象,即手指突然不能屈伸。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芬克斯坦(Finkelstein)试验是诊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是患者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同时将腕关节向尺侧倾斜,若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可能患有该疾病。
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对该疾病诊断价值不大,但有时可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病变。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腱鞘的增厚情况、肌腱的肿胀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与康复
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手部过度活动,让受伤的肌腱和腱鞘得到充分休息,这是基础的治疗措施。比如避免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手部频繁活动的行为。
局部制动:可使用支具或绷带将腕关节固定,限制其活动,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例如每天进行适当时间的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
局部封闭治疗:可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封闭治疗,但对于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因为药物可能通过乳汁等途径影响婴儿,应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采用。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手术能直接解除腱鞘的狭窄,缓解症状,但术后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手部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因素或过度的不当手部活动有关。比如儿童过度使用拇指抓握玩具等,应尽量减少不当的手部活动,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休息、简单的物理治疗等,避免轻易进行手术,因为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术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孕妇: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肌腱、腱鞘的问题。治疗上应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如适当休息、局部热敷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如必须进行局部封闭治疗等有创操作时,需充分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退行性病变,患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治疗同样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等。但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耐心,并且要注意观察治疗效果,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