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的症状
牙龈出血有多种症状表现,出血形式包括自发性出血(如严重牙周炎患者无诱因下牙龈自行出血)和刺激性出血(如刷牙等刺激引发出血);伴随症状有牙龈红肿(如慢性牙龈炎牙龈鲜红暗红、肿胀光亮易出血)、口腔异味(如牙周炎患者有细菌滋生产生异味)、牙齿松动(如中重度牙周炎牙齿松动度增加);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因口腔卫生不良或换牙期可出血,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及口腔卫生差易出血,老年人多与牙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有关。
出血表现形式
自发性出血:在没有明显刺激因素时,如说话、咀嚼甚至夜间睡眠时,牙龈自行发生出血。例如一些患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可能会在无任何明显诱因下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这是因为牙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牙龈局部的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刺激性出血:当受到局部刺激时容易出血,比如刷牙、使用牙线、啃咬食物等。刷牙时出血较为常见,表现为牙刷上有血迹,或者牙膏上有血迹,这是因为刷牙过程中牙刷毛对牙龈产生机械刺激,正常健康的牙龈一般不会出血,而存在牙龈问题时就会引发出血。例如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仍出血,往往提示牙龈存在炎症等病变。
伴随症状
牙龈红肿:牙龈出血常伴有牙龈红肿的表现。由于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充血,导致牙龈颜色变红,质地变得松软,体积可能会有轻度肿胀。比如慢性牙龈炎患者,牙龈会呈现出鲜红或暗红色,肿胀且光亮,触碰时易出血。
口腔异味:部分牙龈出血的患者会伴有口腔异味,也就是口臭。这是因为牙龈炎症部位会有细菌滋生,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等会产生有异味的物质。例如牙周炎患者,除了牙龈出血、红肿外,往往还会有明显的口臭,这是由于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的菌斑、牙石,细菌繁殖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致臭物质。
牙齿松动:严重的牙龈出血可能伴随牙齿松动。当牙周组织遭到破坏,支持牙齿的牙槽骨吸收等情况发生时,牙齿的稳固性受到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比如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牙龈出血逐渐加重,同时牙齿松动度会增加,严重时牙齿可能会自行脱落。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儿童牙龈出血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口腔卫生不良,比如刷牙不认真、时间短等情况,可能会引发牙龈炎症导致出血。另外,儿童处于换牙期时,也可能因牙龈局部的生理变化出现轻微出血,但一般程度较轻。例如6-12岁换牙期的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牙龈边缘可能会有轻度充血、易出血的情况,这与乳牙替换时牙龈组织的生理反应有关。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与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出血。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就可能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的情况,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牙龈出血症状大多会减轻,但如果孕期口腔卫生不良,会加重牙龈出血的程度。比如一位妊娠期女性,怀孕3个月后发现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且牙龈红肿比孕前明显,这就是孕期激素变化和口腔卫生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出血多与牙周疾病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牙周组织会发生生理性退变,加上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牙石、菌斑容易堆积,导致牙龈炎症,从而出现出血。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加重牙龈出血的情况。例如一位70岁的老人,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控制不佳,同时口腔卫生差,有较多牙石,出现牙龈经常出血,且不易止住的情况,这就需要考虑全身性疾病和口腔局部因素共同导致牙龈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