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急救措施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急救需快速评估病情并建立静脉通路,通过补充等渗液等进行补液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持续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并防治并发症,需综合考虑患者因素采取个体化方案,迅速评估病情后积极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并监测处理并发症,依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实施个体化急救。
一、立即就医评估与基础监测
1.快速评估病情: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血糖水平、血渗透压等。高渗性昏迷患者血糖通常显著升高,一般大于33.3mmol/L,血渗透压明显增高,一般大于320mOsm/L。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减退,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更加密切关注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监测生命体征时要尤其注意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情况。
2.建立静脉通路: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以利于快速补液和给药。选择大口径静脉血管,保证液体能够迅速输入体内。
二、补液治疗
1.补液种类与速度:
初始补液:首先补充等渗液,如0.9%氯化钠溶液,以迅速纠正休克和改善肾灌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速度需适当调整,避免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开始时可快速补液,在最初1-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前4小时输入总失水量的1/3左右,尽快纠正脱水状态。
后续补液: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同时按每2-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以防止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
2.补液量计算: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一般按体重的12%-15%估计总失水量,但实际补液量需根据患者的反应、生命体征、尿量等进行调整。例如,通过监测每小时尿量来评估肾灌注情况,目标是使尿量维持在100-150ml/h。
三、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使用: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的方法,一般初始剂量为0.1U/(kg·h),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剂量。使血糖逐步下降,每小时下降约3.9-6.1mmol/L为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需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因素精准计算胰岛素剂量,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四、纠正电解质紊乱
1.钾离子补充: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因为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钾会向细胞内转移,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当血钾低于正常时,应及时补充钾盐,根据血钾水平调整补钾速度和剂量。例如,血钾在3.0-3.5mmol/L时,可口服补钾;血钾低于3.0mmol/L时,需静脉补钾,但要注意速度和浓度,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
五、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监测与维持内环境稳定:持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内环境紊乱。如纠正酸中毒等情况,当pH值低于7.1时,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但要谨慎使用,避免过快纠正引起不良反应。
2.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各脏器功能减退,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加强监测和护理。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急救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迅速评估病情,积极进行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措施,并密切监测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急救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