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道炎的症状
霉菌性食道炎有典型症状和伴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更明显,不同年龄表现不同)、胸骨后疼痛(烧灼或刺痛,可放射,无明显性别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反酸烧心(类似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不同年龄表现不同);伴随症状有呕血黑便(约10%-15%患者出现,特殊人群表现不同)、体重减轻(因进食少营养不足,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发热(合并严重感染时出现,不同人群表现不同)。
一、典型症状
1.吞咽困难: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在吞咽食物时会感到胸骨后有异物梗阻感,进食固体食物时症状往往更为明显。从病理角度来看,霉菌感染导致食道黏膜受损、水肿,使得食道管腔变窄,从而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例如,研究发现约70%以上的霉菌性食道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表现,尤其是在病情进展期。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拒食、进食时哭闹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主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吞咽不适;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吞咽困难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2.胸骨后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或刺痛感,疼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等部位。这是由于炎症刺激食道神经末梢所致。临床观察显示,约60%-80%的霉菌性食道炎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可能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加重食道黏膜的损伤,从而使胸骨后疼痛症状更易出现且可能更严重。有既往食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生霉菌性食道炎时胸骨后疼痛可能更为频繁和剧烈。
3.反酸、烧心:类似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是因为食道下括约肌功能紊乱,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引起。据统计,约50%-60%的霉菌性食道炎患者会伴有反酸、烧心症状。
年龄较小的儿童患霉菌性食道炎时,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反酸、烧心,可能表现为吐奶、拒食后哭闹不安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反酸、烧心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的症状,需要特别关注。
二、伴随症状
1.呕血、黑便:当霉菌性食道炎导致食道黏膜严重糜烂、溃疡时,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少量出血时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出血量较大时则会出现呕血,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或咖啡样物质。研究表明,约10%-15%的霉菌性食道炎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相关症状。
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差,一旦出现出血情况,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儿童患者出现呕血、黑便则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
2.体重减轻: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引起体重减轻。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如1个月内体重减轻5%以上,应高度警惕霉菌性食道炎等疾病的可能。
不同年龄的患者体重减轻的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成年患者则主要通过体重秤监测发现体重下降;老年患者体重减轻可能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退,增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发热:当霉菌性食道炎合并严重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一般来说,体温在38℃-39℃较为常见,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超过39℃。
对于儿童患者,发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老年患者发热时,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可能发热症状不典型,但病情可能较为隐匿,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