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相关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运动功能相关及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症状。感觉异常有手足对称性麻木、刺痛灼痛等疼痛、对刺激过度敏感的感觉过敏;运动功能相关有肌肉力量下降的肌无力及由肌无力导致的肌肉萎缩;自主神经病变相关有上半身多汗手脚无汗等出汗异常、立位时血压明显下降的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
一、感觉异常相关症状
1.麻木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手足部位的麻木,这种麻木感可呈对称性,从手指或脚趾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更为常见,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影响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导致神经对感觉的感知出现异常,表现为麻木。例如,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症状。
2.疼痛:包括刺痛、灼痛等。刺痛通常是突然发作的尖锐疼痛,灼痛则是一种持续的、像被灼烧一样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这是因为神经受损后,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以及神经传导通路的紊乱导致了疼痛感觉的产生。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但这并非绝对,具体情况与个体的神经损伤程度等有关。
3.感觉过敏:对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的刺激产生过度的感觉,比如轻微的触碰、温度变化等都会让患者感觉难以忍受。这是由于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的阈值降低,使得神经对刺激的反应过度。在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的糖尿病患者中,感觉过敏的发生率可能会更高,因为吸烟和饮酒会进一步损伤神经,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
二、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1.肌无力:患者会逐渐出现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表现为手脚活动无力,比如拿东西时感觉没有力气,走路时腿部力量不足等。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导致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信号传导,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本身肌肉功能也在逐渐衰退,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肌无力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2.肌肉萎缩:长期的肌无力会导致相应部位的肌肉出现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和腿部肌肉。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了运动功能的障碍,使得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始终不理想的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因为持续的高血糖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三、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症状
1.出汗异常:可表现为多汗或无汗。多汗可能出现于上半身,而手脚等部位则无汗。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汗腺的神经调节,导致汗腺分泌功能紊乱。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出汗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这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和皮肤的正常功能。例如,在炎热天气时,由于手脚无汗,散热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感觉不适;而在寒冷天气时,上半身多汗又可能导致受凉感冒等情况。
2.体位性低血压:当患者从卧位突然变为立位时,血压会明显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站立时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到心脏,血压调节失衡。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血管弹性较差,加上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时需要特别缓慢,以减少低血压带来的风险。
3.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的自主神经受到影响,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存在胃肠功能紊乱,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