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龈出血怎么办
儿童牙龈出血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与牙结石、牙龈外伤、牙齿萌出;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一般处理要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儿童牙龈出血
口腔卫生不良:儿童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内会堆积食物残渣、菌斑、软垢等。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引起牙龈出血。3-6岁儿童处于乳牙期,容易存在口腔清洁不彻底的情况,家长应帮助儿童每日早晚刷牙,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例如研究表明,口腔卫生状况差的儿童牙龈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的儿童。
牙菌斑与牙结石: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会不断沉积并矿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出血。儿童若经常吃甜食且口腔清洁不到位,更容易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带儿童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清除牙结石和菌斑。
牙龈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会不慎碰撞到牙齿或牙龈,导致牙龈损伤出血。比如儿童在运动时摔倒磕到牙齿周围的牙龈,或者使用牙签等不当工具损伤牙龈。家长要注意监督儿童的活动安全,避免牙龈受到外伤,若发生外伤导致牙龈出血,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
牙齿萌出:在儿童牙齿萌出阶段,如乳牙萌出或恒牙萌出时,牙龈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炎症和不适,有时会伴有少量出血。这是因为牙齿萌出过程中对牙龈组织产生刺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儿童使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随着牙齿的萌出,症状会逐渐缓解。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儿童牙龈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包括血小板减少,引起牙龈出血。如果儿童牙龈出血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如鼻出血、皮肤出血等,应及时带儿童到血液科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等症状。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时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儿童挑食、偏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过少时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应让儿童多吃柑橘、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C制剂。维生素K缺乏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牙龈出血,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内分泌紊乱:青春期儿童可能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如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出血。家长要关注青春期儿童的口腔卫生和内分泌变化,督促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三、儿童牙龈出血的一般处理原则
保持口腔清洁: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对于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清洁口腔。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牙膏和牙刷,牙膏用量不宜过多,一般黄豆粒大小即可。
调整饮食:保证儿童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避免儿童过多食用甜食和零食,减少对牙齿和牙龈的不良刺激。
及时就医检查:如果儿童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面色苍白、皮肤瘀斑等,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口腔科或儿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怀疑血液系统疾病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科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