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腰椎骨折术后需进行多方面管理,包括卧床与体位管理,根据骨折情况卧床数周甚至数月,仰卧位垫薄枕或交替侧卧位;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做下肢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加腰部肌肉等长收缩和直腿抬高,后期渐增俯卧位“小飞燕”等;饮食要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摄入,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伤口要观察有无异常、避免污染;还需定期复查,依结果调整康复方案。
一、卧床与体位管理
1.卧床时间:腰椎骨折术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为数周甚至数月。年龄较大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卧床,因为这类人群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过早活动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2.体位要求:卧床时应保持正确体位,一般建议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使腰椎处于轻度前凸的生理曲度,这样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恢复。对于不能长时间保持仰卧位的患者,可适当交替侧卧位,但需保持躯干在一条直线上,避免脊柱扭曲。女性患者在侧卧位时需特别注意乳房的受压情况,可在胸前放置软枕给予支撑,减少不适。
二、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术后1-2周):术后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收缩放松练习。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每侧肌肉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重复10-15次。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接受这种锻炼方式,而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家人协助进行。
2.中期锻炼(术后2-6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可开始进行腰部肌肉的等长收缩以及直腿抬高锻炼。直腿抬高时,患者仰卧,伸直下肢,缓慢抬高至30°-45°,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放下,每次抬高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需注意监测血糖,防止因锻炼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3.后期锻炼(术后6周以后):当骨折愈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逐渐增加俯卧位“小飞燕”等锻炼,患者俯卧,头、上肢和下肢尽量抬起,腹部着床,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但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此类锻炼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骨折。
三、饮食与营养
1.营养摄入:术后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骨折修复,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的补充可通过牛奶、豆制品、虾皮等食物,每天保证足够的钙摄入量对于骨折愈合非常重要。对于素食者,要注意通过其他途径补充钙和蛋白质,如选择合适的钙剂和植物蛋白来源。
2.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进而影响营养吸收,不利于骨折恢复。同时,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饮酒可能干扰骨骼代谢。
四、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手术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术后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伤口周围脂肪组织较多,更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迹象,因为肥胖可能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2.避免伤口污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伤口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加重、渗液增多等,应及时就医。
五、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术后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进行X线、CT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更要严格按照复查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康复锻炼强度、活动限制等。如果复查发现骨折愈合不佳,可能需要延长卧床时间或调整康复锻炼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