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怎么治疗
牙龈出血原因有口腔局部因素(菌斑、牙石堆积,不良修复体等)和全身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可通过洗牙、纠正不良习惯、调整或重新制作不良修复体治疗,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需血液科与口腔科联合或针对内分泌紊乱治疗,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牙龈出血各有注意事项,儿童多因口腔卫生不良,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老年人与局部及全身因素相关且需综合考虑全身情况。
一、明确牙龈出血的原因
牙龈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口腔局部因素包括菌斑、牙石的堆积,这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出血;不良修复体、牙列不齐等也可引起牙龈出血。全身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内分泌紊乱(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因体内激素变化易出现牙龈出血)等也会导致牙龈出血。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治疗方法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菌斑、牙石堆积引起的牙龈出血
首先要进行口腔清洁,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牙菌斑和牙石。洗牙是利用超声波等设备,将附着在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击碎并清除,一般成年人每年可进行1-2次洗牙维护口腔健康。对于儿童,若存在菌斑、牙石堆积导致的牙龈出血,要在家长帮助下认真刷牙,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到口腔科检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清洁处理。
同时要纠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至少刷牙2分钟,每次刷牙要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
2.不良修复体等导致的牙龈出血
需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对不良修复体进行调整或重新制作。例如,若修复体边缘不贴合,刺激牙龈,就需要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以消除对牙龈的刺激,从而缓解牙龈出血症状。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对于白血病患者出现的牙龈出血,需要血液科和口腔科联合治疗。白血病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异常,牙龈出血可能较为严重且不易止住。治疗上主要针对白血病进行化疗等相应的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在口腔科,主要是进行局部的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药物棉球压迫止血等。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牙龈出血,需要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治疗,如使用提升血小板的药物等,口腔科则配合进行局部止血等处理。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要加强口腔护理。在妊娠期间,要更加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适当增加刷牙次数。一般在分娩后,牙龈出血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在妊娠期也要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和简单的口腔清洁处理。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口腔治疗。
三、特殊人群牙龈出血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出血多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如刷牙不认真等。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同时,儿童牙龈出血也可能与全身性疾病相关,如血液系统疾病等,若儿童牙龈出血频繁或伴有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要及时就医排查全身性疾病。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牙龈出血较为常见,由于妊娠期身体激素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牙龈炎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口腔清洁等处理,避免自行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出血可能与口腔局部因素(如牙龈萎缩、牙石堆积等)和全身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牙龈出血时,要综合考虑全身情况。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牙龈出血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加重牙龈炎症。同时,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局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