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症患者如何锻炼腰背肌
腰背肌锻炼包括仰卧位、坐位、站立位三种姿势的锻炼方法。仰卧位有五点支撑法(利用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骨盆,增强腰背肌力量,不同年龄患者注意事项不同)和小飞燕式(俯卧位抬头、上肢和下肢上抬,锻炼后伸肌群,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不同);坐位有挺胸练习(坐椅子上双手抱颈后挺胸,锻炼胸背及腰部肌肉,颈椎病患者注意头部姿势)和双手抱头前屈后伸(坐位双手抱头屈伸,增强肌肉柔韧性和力量,注意动作缓慢轻柔);站立位有背墙站立(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拱背,增强腰背肌力量,老年患者注意平衡等)和腰部左右旋转(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叉腰旋转腰部,增强灵活性和力量,孕期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不同)。
一、仰卧位腰背肌锻炼
1.五点支撑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片刻后缓慢放下,一起重复动作。一般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
作用原理:通过利用身体的几个支撑点,使腰背肌得到收缩和拉伸的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对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有帮助。对于不同年龄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尝试,但老年人需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腰部损伤。中青年患者可适当增加练习强度。
2.小飞燕式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开始时每次可做5-10次,每天2-3次,逐渐增加到每次10-15次,每天3-4次。
作用原理:主要锻炼腰背肌的后伸肌群,能够有效增强腰部后方肌肉的力量,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改善腰部功能有积极作用。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适当减少强度;对于有腰椎急性疼痛发作的患者,应暂停练习,待疼痛缓解后再逐步恢复。
二、坐位腰背肌锻炼
1.挺胸练习
操作方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于颈后,然后用力挺胸,使胸部尽量前挺,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3-4次。
作用原理:通过坐位时的挺胸动作,锻炼胸背部及腰部的肌肉,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对于长时间久坐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练习,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疲劳。但对于有颈椎病的患者,要注意头部的姿势,避免加重颈椎不适。
2.双手抱头前屈后伸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双手抱头,然后缓慢向前屈颈、弯腰,再缓慢向后伸颈、伸腰,重复进行。每次练习8-12次,每天2-3次。
作用原理:该动作可以使腰背肌得到屈伸的锻炼,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改善腰部肌肉的状态,但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腰部损伤。
三、站立位腰背肌锻炼
1.背墙站立
操作方法:患者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heels(足跟)尽量靠近墙壁,然后缓慢将背部向上拱起,使腰部贴近墙壁,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2-3次。
作用原理:利用墙壁作为支撑,帮助患者正确感受腰背肌的收缩,增强腰背肌力量,纠正腰椎的不良姿势。对于老年患者,站立时要注意保持平衡,可由家人在旁协助,防止摔倒。对于有下肢关节疾病的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站立的姿势和时间。
2.腰部左右旋转
操作方法: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然后缓慢向左、向右旋转腰部,尽量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左右各为1次,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2-3次。
作用原理:通过腰部的左右旋转锻炼,能够增强腰部肌肉的灵活性和腰背肌的力量,改善腰椎的活动度。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或产后,若病情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轻度的腰部旋转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旋转导致腰部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