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焦虑症的表现
儿童焦虑症有多方面表现,情绪上有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频繁等;行为上有回避、躯体化、坐立不安等;认知上有注意力不集中、负面认知偏向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期过度哭闹等,学龄前儿童反复问安全问题等,学龄儿童学校相关焦虑等,发现儿童异常表现且持续影响生活应及时求专业帮助,家长要多关注给予关爱支持创造良好环境预防缓解
一、情绪方面的表现
1.过度担忧:儿童可能会经常为一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心,比如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学业成绩等,这种担忧超出了与他们年龄相符的正常范围,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学龄前儿童可能会无端担心自己会被坏人抓走,学龄儿童可能会过分忧虑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2.紧张不安:表现为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面部表情紧绷,容易出现莫名的烦躁情绪,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心里不踏实,总是处于一种警觉的状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稍微遇到一点小的变化或挑战,就会显得坐立不安。
3.恐惧情绪频繁出现: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产生过度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独自睡觉、害怕去学校等。这种恐惧程度与实际面临的危险程度不匹配,例如有些儿童仅仅因为听说过一些关于恐怖故事的片段,就会极度害怕黑暗,不敢独自待在黑暗的环境中。
二、行为方面的表现
1.回避行为:因为内心的焦虑,儿童会主动回避一些让他们感到不安的场景或活动。比如害怕社交的儿童会回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同龄人交流玩耍等;害怕上学的儿童会想尽办法逃避去学校,可能会以身体不舒服等理由来推脱。
2.躯体化行为表现:焦虑可能会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常见的有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例如,有些儿童在面临考试等压力情境时,会频繁出现头痛的症状,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3.坐立不安:无法安静地待着,总是不停地扭动身体、摆弄手指、来回踱步等,难以保持稳定的坐姿或站姿,表现出明显的躯体性不安行为。比如在课堂上不能好好坐着听讲,总是不自觉地动来动去。
三、认知方面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焦虑情绪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细微干扰所吸引,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活动的完成质量。例如在做作业时,会频繁地被窗外的声音等分散注意力,导致作业完成速度慢且错误较多。
2.负面认知偏向:容易产生消极的认知,对事物往往倾向于做出负面的解读。比如在面对一次小的失败时,会认为自己非常差劲,是一个完全失败的人,而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放大了负面事件对自己的影响。
四、不同年龄段儿童焦虑症表现的差异
1.婴幼儿期:可能表现为过度哭闹、难以安抚,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如对陌生的人、场所等表现出强烈的抗拒,睡眠也可能出现紊乱,比如频繁夜醒等。这是因为婴幼儿还不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身体的反应来体现焦虑。
2.学龄前儿童:除了上述的情绪、行为和认知表现外,可能会出现反复询问一些与安全相关的问题,如“妈妈,我会不会走丢”等,还可能会出现退缩行为,不愿意参与新的活动,对熟悉的事物过度依赖等。
3.学龄儿童:更多地体现在学校相关的焦虑表现上,如强烈的上学恐惧、害怕在学校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等,学习上可能会因为焦虑而出现成绩波动,在社交方面可能会表现为不合群、害怕与同学交往等。
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涉及情绪、行为和认知等多个领域,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会有所差异。当发现儿童出现上述一些异常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和干预。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儿童焦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