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与根尖周炎的区别
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在定义与病变范围、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原则及预后上有区别。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症,疼痛有自发性阵发性等特点,病理有牙髓充血水肿等,治疗有保存或去除牙髓等;根尖周炎是根尖周围组织炎症,疼痛有早期轻微咬合痛等特点,病理有根尖周血管充血等,治疗有缓解疼痛引流等,二者预后因情况而异,不同人群和生活方式等也有影响。
一、定义与病变范围
牙髓炎: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牙髓是包含神经、血管等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牙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包括根尖周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的炎症性疾病,病变范围涉及牙根尖周围组织。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等感染物质通过根尖孔波及根尖周组织。
二、临床表现差异
疼痛特点:
牙髓炎:疼痛具有自发性、阵发性特点,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疼痛定位不准确,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患者常难以明确指出患牙。例如,当牙髓受到温度刺激(冷热刺激)时,会引起剧烈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短暂持续。
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早期患牙有轻微疼痛,能定位患牙,表现为咬合痛,患者可感觉到患牙伸长感,咀嚼时疼痛明显;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明显自发痛,可能有咀嚼不适感。
牙齿症状:
牙髓炎:患牙一般有龋洞等牙体硬组织病变,探诊时可发现穿髓点,牙髓活力测试有异常反应,多表现为敏感或迟钝。
根尖周炎:患牙也常有龋坏等牙体疾病,慢性根尖周炎可在患牙牙龈上出现窦道,按压窦道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急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部牙龈红肿,有压痛。
三、病理改变不同
牙髓炎:牙髓组织出现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牙髓腔内压力增高,这是导致其疼痛剧烈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炎症发展,牙髓组织可能发生化脓、坏死等改变。
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早期根尖周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炎症进一步发展,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慢性根尖周炎主要表现为根尖周组织的肉芽肿形成或纤维组织增生,根尖周骨质有吸收破坏。
四、治疗原则及预后差异
治疗原则:
牙髓炎:主要治疗方法是保存活髓或去除牙髓。保存活髓的方法有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等;去除牙髓的方法主要是根管治疗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以消除牙髓炎症并防止再感染。
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首先要缓解疼痛,引流炎症渗出物,可通过开髓引流,让根尖周的脓液通过根管引流到口腔;然后再进行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主要也是通过根管治疗来消除根尖周的病变,对于有较大根尖周病变且根管治疗效果不佳的患牙,可能需要配合手术治疗。
预后:
牙髓炎:早期牙髓炎通过保存活髓治疗有可能保留患牙的牙髓功能,预后较好;如果牙髓炎发展到晚期,牙髓坏死,往往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后患牙的预后取决于根管治疗的效果以及牙体剩余组织的情况等,一般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牙齿可以长期保留,但如果根管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根尖周炎的发生。
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以得到控制,预后较好;慢性根尖周炎如果能通过根管治疗等方法彻底清除感染,病变可以逐渐愈合,预后也较好,但如果根尖周病变范围大、病程长,预后可能相对较差。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发生和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发生龋坏进而引发牙髓和根尖周病变;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有一定波动,也可能影响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喜欢进食甜食等人群更容易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有既往牙齿疾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牙髓和根尖周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