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怎么办
牙龈出血常见原因有口腔局部因素(菌斑、牙石堆积等)和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针对口腔局部问题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与洁治;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要针对相应疾病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各有注意事项,儿童与口腔卫生、乳牙萌出相关,孕妇与激素变化相关,老年人与多种因素相关,均需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口腔健康。
一、明确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口腔局部因素,比如菌斑、牙石的堆积,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这在长期不认真刷牙、口腔卫生差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都可能因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出现此情况;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牙龈出血,像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类患者往往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有其他部位出血倾向,有相关病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
二、针对性解决措施
(一)口腔局部问题导致的牙龈出血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坚持正确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有效清除菌斑、牙石等刺激物。青少年处于牙齿发育关键期,更要注重口腔卫生维护,避免因口腔卫生问题引发牙龈出血;成年人若长期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口腔局部刺激,更需严格做到有效刷牙。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辅助清洁,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这对有牙缝的人群尤为重要,能减少牙龈受刺激出血的风险。
2.定期口腔检查与洁治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由专业牙医进行洗牙等洁治操作,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中老年人由于牙齿磨耗、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因素,更应定期洁治;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口腔感染风险高,更需缩短口腔检查间隔时间,及时处理牙龈问题。
(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相关
若怀疑牙龈出血由血液系统疾病引起,如白血病患者,除牙龈出血外可能有发热、贫血等表现,需及时到血液科就诊,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然后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关注牙龈出血等症状变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牙龈出血时要避免碰撞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行为,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其他全身性疾病
像高血压患者若合并牙龈出血,要注意控制血压稳定,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影响牙龈血管状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配合口腔科的局部处理来改善牙龈出血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出现口腔感染导致牙龈出血,所以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目标范围),并做好口腔护理来缓解牙龈出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出血多与口腔卫生不良、乳牙萌出等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如辅助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儿童在乳牙萌出阶段可能会有牙龈轻度不适、易出血情况,家长可使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牙龈来缓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避免让其食用过多甜食,减少龋病及牙龈相关问题的发生风险。
(二)孕妇
孕妇牙龈出血较常见,多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可适当增加刷牙次数。同时,孕期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龈问题。因为孕期特殊生理状态,用药需谨慎,所以更要通过良好口腔卫生维护来预防和改善牙龈出血。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出血可能与牙齿磨损、牙龈萎缩、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要注重口腔保健,选择软毛牙刷,轻柔刷牙。同时,要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