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针对肋骨骨折患者需从病情观察、疼痛护理、呼吸道护理、固定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与胸部症状、采用非药物和药物方法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呼吸功能锻炼、合理进行胸廓固定及观察固定装置、预防肺部等并发症并观察血管神经情况、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肋骨骨折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因为肋骨骨折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浅快,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呼吸循环状况是否异常。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不明显,需更加细致观察;对于儿童,由于其呼吸、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进展。
2.胸部症状观察:观察患者胸痛的程度、范围、性质以及是否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情况。胸痛程度可反映骨折的严重程度,若胸痛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逐渐明显,可能提示有进行性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当患者出现大量血胸时,会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同时呼吸困难加重。
二、疼痛护理
1.非药物镇痛方法:
体位调整: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可减少胸部活动,减轻疼痛。对于老年患者,半卧位时要注意防止局部受压过久导致皮肤问题;儿童患者则要确保体位舒适且安全,避免影响呼吸。
呼吸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但要注意避免因剧烈咳嗽加重疼痛。可以教患者用双手按压胸部骨折部位,以减轻咳嗽时胸廓运动引起的疼痛。
2.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镇痛药物。
三、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老年患者和儿童的呼吸道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更要重视呼吸道护理。例如,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翻身时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加重疼痛和损伤。
2.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等。
四、固定护理
1.胸廓固定:对于采用胸带固定的患者,要注意调整胸带的松紧度,以既能起到固定胸廓、减轻疼痛的作用,又不影响呼吸循环为宜。过紧可能会影响呼吸,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要经常检查胸带的位置和松紧度,及时调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胸廓处于发育阶段,选择胸带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舒适性和尺寸的合适性。
2.固定装置观察:观察固定装置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若固定装置松动,应及时调整或重新固定,确保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
五、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肺部并发症预防:除了呼吸道护理外,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需要进行吸痰等操作时,要避免交叉感染。老年患者和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防护。
2.血管、神经损伤观察:密切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的血管、神经情况,如有无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脉搏减弱等),有无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六、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肋骨骨折患者常因疼痛、呼吸受限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其顾虑,增强康复信心。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态度、合适的方式安抚其情绪,比如用温和的语言和适当的玩具转移其注意力;对于老年患者,要多给予关心和耐心的解释,让其感受到关怀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