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的原因及症状
低钾血症的原因包括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儿童挑食偏食、节食减肥者饮食控制严格等)、钾丢失过多(胃肠道丢失如严重呕吐腹泻等、肾脏丢失如利尿剂使用、肾脏疾病等、皮肤丢失如高温重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未及时补钾等)、钾分布异常(碱中毒、过量使用胰岛素、周期性瘫痪等);症状有神经肌肉系统的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等,心血管系统的心悸、心律失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神萎靡等,还有长期慢性低钾血症的肾小管损伤、儿童生长迟缓等情况
一、低钾血症的原因
1.钾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少食,每日钾摄入量少于3g,并持续2周以上,如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长期昏迷不能进食者等,由于钾的摄入来源缺乏,易导致低钾血症。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钾的需求相对较高,若儿童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挑食、偏食,更容易出现钾摄入不足的情况。
生活方式:一些节食减肥人群,若饮食控制过于严格,容易造成钾摄入不足引发低钾血症。
2.钾丢失过多
胃肠道丢失: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钾可从胃肠道丢失。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呕吐和腹泻,大量钾随消化液排出体外;一些患有肠道疾病导致肠瘘的患者,钾会经瘘口大量丢失。
肾脏丢失:
利尿剂使用:长期应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排钾利尿剂,会增加肾脏对钾的排泄,若不注意补钾,易引起低钾血症。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利尿剂时更易出现钾丢失过多的情况。
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可导致肾脏排钾增多。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其肾脏的钾代谢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皮肤丢失:大量出汗时,钾可随汗液丢失,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大量出汗后若未及时补充含钾的液体,易发生低钾血症。
3.钾分布异常
碱中毒: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血钾降低。例如,剧烈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可出现低钾血症。
过量使用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也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钾降低。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若剂量过大或饮食配合不当,可能导致血钾降低。
周期性瘫痪:家族性周期性瘫痪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作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引起血钾降低,发作时患者会出现肢体无力等症状,儿童及青壮年较为常见。
二、低钾血症的症状
1.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肌肉无力: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从四肢肌肉开始,逐渐累及躯干和呼吸肌。轻者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重者可出现软瘫,影响行走、持物等活动。例如,轻度低钾血症患者可能只是感觉四肢乏力,行走稍感吃力;严重时可能出现双下肢不能行走,甚至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当血钾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腱反射会减弱或消失。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这一体征。
2.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降低,蠕动减慢,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例如,低钾血症患者可能长时间没有食欲,进食后容易出现腹胀不适。
3.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严重低钾血症时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甚至可发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等改变。例如,心电图上出现明显的U波,提示可能存在低钾血症相关的心脏电生理异常。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神志不清等。严重低钾血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时,患者会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应迟钝等。
5.其他:长期慢性低钾血症可导致肾小管损伤,出现尿浓缩功能下降,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多等;儿童患者长期低钾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