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粉碎性骨折术后疼痛怎么办
手腕粉碎性骨折术后疼痛可通过多方面缓解,疼痛程度可用VAS评估,儿童需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辅助;非药物措施包括调整体位、冷敷热敷(注意不同时期及不同年龄温度时间)、心理疏导;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儿童谨慎用)、阿片类镇痛药(严格遵医嘱);特殊人群中儿童要严格把控冷敷热敷温度时间、谨慎用药及注重心理疏导,老年患者要重视非药物措施、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等影响并耐心心理疏导。
一、术后疼痛的评估
1.疼痛程度评估: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根据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0-10分的标尺上标记,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通过此方法准确评估手腕粉碎性骨折术后疼痛程度,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有差异,但VAS评分具有普适性来量化疼痛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儿童疼痛行为量表等辅助评估其术后疼痛状况。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1.体位调整:术后应保持手腕处于舒适且有利于血液循环的体位,例如将手腕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减轻肿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调整合适体位,避免手腕受到压迫;成年患者可自主调整,但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2.冷敷与热敷:
冷敷:在术后早期(一般指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冷敷,不同年龄患者冷敷时需注意冰袋温度和接触皮肤时间,防止冻伤。
热敷:术后48小时后,若肿胀有所消退,可改用热敷。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缓解疼痛。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同样,儿童患者进行热敷时要密切关注温度,防止烫伤。
3.心理疏导:术后疼痛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加重疼痛感知。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理疏导。比如儿童患者,家长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因疼痛产生的紧张情绪;成年患者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感受。
三、药物缓解(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1.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手腕粉碎性骨折术后的轻至中度疼痛。但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因为低龄儿童对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成年患者使用时也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副作用风险。
2.阿片类镇痛药:对于术后较剧烈疼痛,可能会用到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但此类药物有成瘾性等风险,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要关注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禁忌和风险,儿童绝对禁止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成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用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手腕粉碎性骨折术后疼痛缓解需更加谨慎。在非药物缓解措施中,冷敷、热敷的温度和时间把控要更严格,防止冻伤或烫伤。药物使用上,严格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使用需经儿科医生评估,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错误用药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心理疏导方面要更注重方式方法,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缓解其因疼痛产生的恐惧等情绪。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手腕粉碎性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时,非药物措施同样要重视,体位调整要确保舒适且安全,防止因体位不当导致二次损伤。药物使用时,要考虑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使用需评估其对胃肠道、肾功能等的影响,阿片类镇痛药更要谨慎使用,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敏感性可能更高。心理疏导方面要耐心与老年患者沟通,了解其疼痛相关的心理顾虑,给予关心和安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