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的治疗包括多方面。一般治疗有休息,避免劳累,选合适床垫;物理治疗含热敷、按摩、牵引、针灸等。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外用药物,但各有副作用需注意。康复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治疗时力度强度要适当减小,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孕妇不宜药物及部分物理治疗,主要靠休息、调整姿势和温和拉伸;儿童及青少年注重纠正不良姿势,选合适锻炼方式,避免强度过大。
一、一般治疗
1.休息:这是腰肌劳损治疗的基础。过度劳累会加重腰肌损伤,充足的休息能使受损肌肉得到恢复。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弯腰劳作,工作间隙定时起身活动,放松腰部肌肉。比如办公室职员,建议每工作12小时,进行510分钟的腰部伸展活动。休息时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能维持脊柱生理曲度,减轻腰部压力。
2.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温度以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按摩:专业按摩师通过揉、按、推等手法,放松腰部肌肉,改善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但需注意,按摩力度应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
牵引:借助器械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力,缓解腰部疼痛。通常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操作,牵引重量和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针灸:针刺腰部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起到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这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能使紧张的肌肉放松,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减轻疼痛。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3.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直接作用于腰部皮肤,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抗炎、止痛作用,相对口服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三、康复锻炼
1.小飞燕: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2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此动作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
2.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肩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一天可做23组。能有效锻炼腰部肌肉,缓解腰肌劳损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骼和肌肉功能减弱。在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牵引时,力度和强度要适当减小,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骨折或其他损伤。药物治疗时,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康复锻炼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速度要缓慢,锻炼强度应逐渐增加。若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2.孕妇:孕期腰部负担加重,易出现腰肌劳损。但孕妇不宜进行药物治疗和针灸、牵引等物理治疗,以免影响胎儿发育。主要通过适当休息、调整姿势和进行温和的腰部肌肉拉伸来缓解症状。如站立或坐立时保持挺胸抬头,避免弯腰驼背;休息时可在腰部垫一个薄枕,减轻腰部压力。进行腰部拉伸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治疗。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腰肌劳损多与不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长期背负过重书包等有关。应注重纠正不良姿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康复锻炼时,要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运动方式,如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且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早进行力量型训练,防止影响骨骼发育。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