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肋骨骨折患者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局部情况;疼痛管理采用非药物和药物镇痛;呼吸道护理指导有效咳嗽咳痰、保持通畅;固定护理注意胸廓固定带和外固定架的固定;并预防肺部感染、血气胸、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分别做好各方面的具体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肋骨骨折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深度及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因为严重肋骨骨折可能导致反常呼吸运动,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发呼吸衰竭,需及时发现并处理。对于儿童,因其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要细致观察呼吸变化;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提高监测频率。
2.局部情况观察:观察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皮肤有无瘀斑、疼痛情况及胸廓活动度。若患者局部疼痛加剧、肿胀进行性加重或出现胸壁畸形等,可能提示骨折有移位或合并其他损伤,如血气胸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二、疼痛管理
1.非药物镇痛:可采用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疼痛产生的焦虑情绪,焦虑可能加重疼痛感受。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半卧位,有助于减轻胸廓运动引起的疼痛,对于儿童要避免其因疼痛而过度哭闹导致胸廓运动加剧疼痛;老年患者要确保体位舒适且利于呼吸。还可通过局部冷敷(受伤早期)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时间一般为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2.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选择药物时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强阿片类等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或有其他潜在风险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非甾体抗炎药等,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标准。
三、呼吸道护理
1.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如先深吸气,然后短暂屏气,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对于儿童要辅助其进行拍背,拍背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帮助痰液排出;老年患者因咳嗽无力,更要加强指导和辅助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每1-2小时进行10次左右深呼吸,每次深呼吸持续3-5秒,以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若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雾化药物选择要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儿童选择合适的小儿专用雾化药物。对于病情较重、自主咳痰能力差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吸痰操作,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四、固定护理
1.胸廓固定带固定:使用胸廓固定带固定时,要调整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插入1-2手指为宜,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对于儿童,要根据其胸廓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固定带,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受压损伤;老年患者皮肤较松弛,也要定期检查固定带位置及皮肤状况。
2.外固定架固定:若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要保持固定架的清洁、干燥,观察固定架有无松动、移位,针眼处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五、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维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肋骨骨折患者,要协助其翻身、拍背,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肺部坠积性淤血和感染。
2.血气胸预防及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加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血气胸表现,一旦出现,立即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儿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要特别注意管道固定和护理,防止管道脱出等意外情况。
3.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运动,每小时进行5-10次下肢屈伸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制动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预防,儿童和老年患者都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辅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