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眩晕症怎么办
颈椎病引起眩晕症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等有关,可通过姿势调整、颈部牵引、康复锻炼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必要时辅以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且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需综合采取措施缓解眩晕、改善颈椎功能。
一、明确颈椎病引起眩晕症的机制
颈椎病引起眩晕症主要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等有关。例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可能导致椎动脉受压,使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或者颈椎病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眩晕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姿势调整
日常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如使用电子设备时,应将设备抬高至眼睛水平位置,每隔一段时间活动颈部。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建议每隔30-45分钟进行5-10分钟的颈部活动,包括缓慢地前后左右转动颈部、左右侧屈颈部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颈椎的力学环境。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仰卧位时,枕头应垫在颈部下方;侧卧位时,枕头高度应与肩部高度一致,使颈椎在睡眠时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减少对颈部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二)颈部牵引
牵引方式:可采用颈椎牵引器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初始重量不宜过重,一般从3-5公斤开始,逐渐增加。牵引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椎动脉等结构的压迫,改善脑供血,缓解眩晕症状。但对于老年人或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牵引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颈椎损伤。
(三)康复锻炼
颈部运动锻炼:进行一些简单的颈部康复锻炼,如“米字操”。具体做法是:站立或坐位,头部缓慢画米字,即依次做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对角线运动,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5-10次。这种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稳定颈椎关节,改善颈椎的活动度,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但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缓慢、柔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颈部损伤。对于患有严重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避免剧烈的康复锻炼,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进行。
三、药物辅助治疗
改善脑循环药物:可使用一些具有改善脑循环作用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其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但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时,如颈部牵引,要严格控制牵引重量和时间,避免因牵引导致颈椎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康复锻炼时动作要更加轻柔缓慢,避免因锻炼不当引起颈部肌肉拉伤或颈椎损伤。同时,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二)儿童
儿童颈椎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因外伤等原因导致儿童出现颈椎病引起的眩晕,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治疗。非药物干预方面,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温和的颈部活动锻炼,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牵引设备等。药物治疗应极其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必须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
(三)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状态可能会有所变化,在进行颈部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颈部,以免加重不适。在选择枕头等用品时,要根据自身颈部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以保证颈部在睡眠时的舒适。如果在生理期出现眩晕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应综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达到缓解眩晕症状、改善颈椎功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