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经常出血是什么情况
牙龈出血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刷牙方法不当;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龈炎、青春期龈炎)、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如果长期不注意清洁,菌斑会逐渐堆积,进而钙化形成牙石。菌斑和牙石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红肿,容易出血。例如,研究表明,超过70%的牙龈炎患者存在菌斑和牙石堆积的情况,菌斑中的细菌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使牙龈的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为口腔卫生不良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也可能因菌斑牙石堆积导致牙龈出血;成年人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忽视口腔清洁,同样易出现该问题。
2.牙龈炎: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多由牙菌斑引起。牙龈会表现为颜色暗红、质地松软,轻轻触碰就容易出血。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更容易患牙龈炎,比如青春期牙龈炎,这与青春期内分泌的改变有关,使得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出血;而中老年人群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会患上牙龈炎导致出血。
3.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炎的发生与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生理性退变,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上牙周炎导致出血;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使原本轻微的牙周炎加重,出现牙龈出血情况。
4.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与牙龈组织不贴合,长期摩擦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和出血。比如活动假牙如果佩戴不合适,边缘不光滑,就会持续刺激牙龈。不同制作工艺和材质的修复体可能对牙龈的刺激程度不同,老年人如果安装假牙后没有定期检查和调整,容易出现这种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
5.刷牙方法不当: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横刷等,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错误的刷牙方法都可能引发牙龈出血。儿童可能因为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刷牙方法而采用不当方式,成年人可能因习惯问题长期横刷等导致牙龈受损出血。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降低,牙龈就容易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刺激后出血。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儿童和成年人都有患该疾病导致牙龈出血的可能,且女性患者可能在生理期等因素影响下出血情况加重。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同时白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白血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发病率,患病后牙龈出血往往比较严重,且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其他症状。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龈炎:女性妊娠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诱发牙龈炎症出血。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出现症状,分娩后症状可减轻,但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炎症可能持续存在。
青春期龈炎: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或雌激素与孕酮水平的变化,会使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发生牙龈炎症出血。青少年时期的人群较为常见,这与他们在青春期内分泌的波动有关。
3.其他全身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容易引发牙周组织感染,导致牙龈出血。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伤口愈合,使得牙龈炎症不易消退。糖尿病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出现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的概率可能越高。
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就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这类患者多有长期肝脏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