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症状
先天性胆道闭锁会引发黄疸、肝脾肿大、营养发育不良及其他表现等一系列症状。多数患儿出生后2-3周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脏逐渐肿大变硬,脾脏也渐肿大;导致营养发育不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维生素吸收异常;后期可出现腹水,患儿还会精神萎靡。不同性别患儿在部分症状上无明显差异,有家族遗传病史等情况会影响相关症状的出现及进程。
一、黄疸
1.出现时间及特点:多数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在出生后2-3周开始出现黄疸,且呈进行性加重。最初黄疸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但随着时间推移,皮肤、巩膜黄染会逐渐加深,从面部开始,蔓延至全身,粪便颜色会逐渐变浅,甚至呈灰白色陶土样便,而尿液颜色会因胆红素升高而加深,如同浓茶色。这是因为胆道闭锁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从而引起黄疸相关表现。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后黄疸持续不退且进行性加重是重要的警示信号,不同性别患儿在这一症状上并无明显差异,而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儿可能因遗传因素更早或更严重出现黄疸表现。
2.对不同年龄段影响:新生儿期出现的进行性黄疸,会影响其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黄疸持续存在会导致肝脏进一步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可能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婴幼儿时期持续的黄疸还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等情况,因为胆红素过高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二、肝脾肿大
1.肝脏变化:患儿肝脏会逐渐肿大,质地变硬。出生后数月内,肝脏可在右肋缘下触及,且进行性增大。这是由于胆汁淤积在肝脏内,导致肝细胞受损、增生以及肝内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对于不同性别的患儿,肝脏肿大的表现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有基础病史的患儿中,可能因原有肝脏基础问题而使肝脾肿大的进程有所不同。例如,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可能在胆道闭锁的基础上,肝脏肿大的同时还伴有其他代谢相关的异常表现。
2.脾脏变化:脾脏也会逐渐肿大,一般在肝脏肿大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脾脏肿大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因为胆道闭锁导致门静脉高压等情况,脾脏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脾脏淤血、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脾肿大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如导致血小板等血细胞在脾脏内滞留等情况,进而影响患儿的血液系统功能,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会增加感染等风险。
三、营养发育不良
1.生长发育迟缓:由于胆道闭锁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患儿会出现营养摄入障碍。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身高也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都会受到影响,但可能因个体差异,在相同病情下,不同性别患儿的生长发育迟缓程度有所不同。有家族中曾有类似疾病患儿的家庭,对于新生儿的营养监测应更加密切,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患儿对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情况更为突出。
2.维生素吸收异常:胆汁分泌不足还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患儿视力下降、皮肤干燥等;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出现佝偻病相关表现,如方颅、鸡胸、下肢畸形等;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患儿出血的风险等。这对于患儿的整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需要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补充相关维生素,但要注意补充方式需遵循科学原则。
四、其他表现
1.腹水:病情进展到后期,可能会出现腹水。这是因为门静脉高压导致腹腔内血管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到腹腔。患儿腹部会膨隆,出现腹胀等表现。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腹水的出现会影响其腹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能导致呼吸受限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不同性别患儿在腹水出现后的表现可能无特殊差异,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如调整体位等。
2.精神萎靡:由于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营养状况不佳等原因,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的表现,表现为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等。这是身体处于病态的一种综合表现,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可能会发现其原本活泼好动的宝宝变得不爱玩耍、嗜睡等。需要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情况,并且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营造舒适的环境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