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妄想
文章介绍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的定义与表现及影响因素,关系妄想是患者坚信周围无关事与己有关,与神经递质紊乱等有关;被害妄想是无中生有坚信受迫害等,与脑区功能等有关;物理影响妄想是坚信思维等受物理因素控制等,与神经传导通路等有关;夸大妄想是夸大自身财富等,与神经递质失衡等有关;罪恶妄想是坚信自己犯严重罪等,与脑区功能等有关
一、关系妄想
1.定义与表现: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均与自己有关。例如,患者认为电视里的节目、报纸上的文章是在针对自己进行暗示、影射或含有特殊意义的内容,甚至认为广播、通讯等的信息也与自己相关,常因此而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2.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关系妄想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可能影响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判断。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状态可能会加重这种妄想症状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关系妄想更易复发。
二、被害妄想
1.定义与表现: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欺骗、跟踪、监视或阴谋陷害等。比如,患者会觉得有人在背后谋划要对自己下毒、进行人身攻击,因此可能会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闭门不出、躲避他人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2.影响因素:大脑的边缘系统等相关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被害妄想的产生有关。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可能出现被害妄想,但在青少年患者中,由于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更易受到影响,被害妄想可能表现得更为突出。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如频繁遭受暴力、歧视等,会增加患者出现被害妄想的风险。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患者,遗传因素使得他们相对更容易出现被害妄想等症状。
三、物理影响妄想
1.定义与表现:患者坚信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特殊的仪器、电波、射线、激光等物理因素的控制、干扰或操纵。例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被某种仪器植入了芯片,从而导致自己的想法不受自己控制,或者自己的情绪被外界的电波所左右等。
2.影响因素:神经生物学机制方面,大脑的神经传导通路异常可能参与了物理影响妄想的发生。在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男女在物理影响妄想的发生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患者可能由于社会角色、心理承受能力等不同,在妄想的表现形式和应对方式上会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过度沉迷于一些科技相关但不切实际的观念,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物理影响妄想的可能性。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脱离现实的物理影响妄想。
四、夸大妄想
1.定义与表现:患者常常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比如,患者坚信自己是伟大的科学家、拥有无尽的财富或具有超乎常人的特殊能力等,即使实际情况与之相差甚远,患者仍坚定不移地持有这种夸大的信念。
2.影响因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与夸大妄想的产生相关。从年龄角度,年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夸大妄想,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稳定,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自我幻想、脱离实际的生活状态,如过度沉迷于幻想类的文学、影视等,可能会诱发夸大妄想的出现。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且病情处于特定阶段的患者,如急性期,可能会更明显地表现出夸大妄想。
五、罪恶妄想
1.定义与表现: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行,认为自己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觉得自己死有余辜。例如,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小事是极其恶劣的罪行,从而产生自责、自罪的情绪,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2.影响因素:大脑的额叶等区域功能异常可能与罪恶妄想的发生有关。在性别方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罪恶妄想的表现上相对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女性的情感体验更为细腻、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精神压抑、自我要求过高的状态,会增加患者出现罪恶妄想的风险。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且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罪恶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