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牙根发黑怎么回事
牙龈出血常见原因有牙龈炎、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牙根发黑常见原因有色素沉着、龋齿、牙石、牙髓坏死。应维护口腔卫生,出现相关情况及时就医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洗牙、补牙、根管治疗等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牙龈炎:是引起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组织,使牙龈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轻微刺激就会引起出血,多见于口腔卫生较差、不经常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若不及时控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
2.牙周炎:在牙龈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龈炎症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情况。牙周炎患者牙龈出血更为明显,且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等症状,一些有吸烟习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牙周炎,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性别差异相对不显著,但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较大。
3.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是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分,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这类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往往不是单一的口腔症状,可能还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凝剂(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风险增加。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口腔出血情况,在口腔科就诊时需告知医生用药史,不同年龄、因疾病需要服用相应药物的人群都可能涉及,用药禁忌需严格遵循医嘱。
二、牙根发黑的常见原因
1.色素沉着:长期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深色饮品,或吸烟等,会使色素沉积在牙根表面,导致牙根发黑。这种情况在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若能改善相关生活习惯,色素沉着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
2.龋齿:牙齿发生龋坏时,龋洞内容易残留食物残渣等,若不及时清理,会发生色素沉着,同时龋坏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牙根部分变色发黑。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都可能发生龋齿,口腔卫生不良、爱吃甜食等是常见诱因。
3.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通常呈黄色、棕色或黑色,会附着在牙根表面,导致牙根发黑。牙石的形成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口腔卫生差的人群更容易形成牙石,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且随着年龄增长,牙石沉积可能会逐渐增多。
4.牙髓坏死:当牙齿因外伤、深龋等原因导致牙髓坏死时,牙齿会失去牙髓的营养供应,逐渐变色,牙根可能会发黑。这种情况在有牙齿外伤史或长期严重龋齿未及时治疗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均可发生,牙髓坏死的牙齿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等处理。
三、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1.口腔卫生维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关键,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推荐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及时漱口,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对于老年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牙刷,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牙齿松动等情况,刷牙时要轻柔。
2.及时就医检查:出现牙龈出血和牙根发黑情况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必要时会进行血液等相关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更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口腔局部的抵抗力,加重牙龈炎症等问题。
3.针对性治疗:如果是牙龈炎、牙周炎引起,需要进行洗牙、龈下刮治等牙周治疗;如果是龋齿导致,需根据龋坏程度进行补牙等处理;如果是牙髓坏死等问题,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等相应治疗;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牙龈出血,需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在妊娠期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避免进行复杂的口腔治疗,以防引起流产或早产等;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口腔护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