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髌骨软骨炎
髌骨软骨炎是髌股关节慢性损伤性病变,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髌骨软骨炎是一种发生在髌骨软骨部位的疾病,具体是指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侵蚀、龟裂、破碎、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而形成的髌股关节慢性损伤性病变。
二、发病原因
年龄因素:青少年时期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髌骨软骨本身相对薄弱,且青少年运动量较大,容易因过度使用等原因引发髌骨软骨炎;中老年人群则多因髌骨软骨自然退变,加上长期磨损等因素导致发病。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女性发病相对较多,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日常运动习惯等有关,比如女性在一些需要膝关节反复屈伸、扭转的运动中,髌骨受力情况与男性有所不同,更易出现软骨损伤。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需要频繁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工作或运动,如运动员(尤其长跑、足球、篮球等项目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膝关节反复受到磨损,髌骨软骨承受的压力过大,容易引发髌骨软骨炎;另外,长时间蹲着工作、爬山等活动,也会增加髌骨软骨的磨损风险。
病史因素:既往有膝关节创伤史,如髌骨骨折、膝关节脱位等,会使髌骨软骨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关系遭到破坏,后续发生髌骨软骨炎的概率明显增加。
三、临床表现
疼痛:初期为膝前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在上、下楼梯,尤其下楼梯时疼痛更为明显,久坐起立或开始走平路时膝关节有僵硬感、疼痛,稍活动后好转,但活动过多时疼痛又加重。
压痛:在髌骨边缘有压痛,按压髌骨时可有摩擦感,部分患者可摸到增生的骨质。
膝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软骨损伤等原因,膝关节屈伸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严重时会出现打软腿现象,即行走中膝关节突然发软,要跪倒或摔倒的感觉。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膝关节的相关体格检查,如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等。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即检查者双手按住患者髌骨,向后加压,同时使髌骨向内外旋转,若出现疼痛则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发现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股关节间隙变窄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骨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髌骨软骨的损伤情况,如软骨的厚度、是否有缺损、周围软组织的病变等,是诊断髌骨软骨炎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检查方法。
五、治疗与康复
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膝关节过度屈伸、负重等活动,让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例如,热敷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超短波治疗可以深入组织内部,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
康复锻炼: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伸直膝关节,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伸直下肢,缓慢抬起,使下肢离开床面约15-30厘米,保持一定时间后放下)等,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髌骨的受力情况。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髌骨软骨修复术、髌骨成形术等,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严格把握。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生髌骨软骨炎多与过度运动有关,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进行对膝关节压力过大的运动项目,如避免长时间奔跑、跳跃等。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以减少髌骨软骨的损伤风险。
中老年人群: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同时,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可能会加重髌骨软骨炎的病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膝关节损伤加重。
女性人群:在选择鞋子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跟高度和鞋底弹性,避免穿着过高或过硬的鞋子增加膝关节的压力。如果因职业等原因需要长时间蹲着工作,要注意定时休息,活动膝关节,缓解髌骨软骨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