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牙龈出血怎么办
牙龈出血常见原因有牙龈炎(口腔卫生不良等致炎症)、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激素变化、血液疾病、全身性疾病等,针对不同原因有相应应对措施,如口腔卫生问题致出血要改善刷牙方式、定期洗牙;全身性疾病相关出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妊娠期女性要更注重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儿童要家长帮养成良好口腔习惯、限制甜食饮料摄入。
一、明确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牙龈炎,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在牙齿表面,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此外,刷牙方法不正确(如用力过猛、使用硬毛牙刷)、不良修复体、激素水平变化(如青春期、妊娠期)、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应对措施
(一)口腔卫生问题导致的牙龈出血
1.改善刷牙方式: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早晚各刷一次。
原理: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沟内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对牙龈的刺激,长期坚持可改善牙龈炎症,缓解出血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不完善,家长可协助其正确刷牙;成年人需自我督促养成良好刷牙习惯。
2.定期清洁牙齿: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洗牙,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原理:洗牙是去除牙结石和菌斑的有效方法,能减轻牙龈炎症,预防和治疗牙龈炎,从而缓解牙龈出血。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易患妊娠期牙龈炎,更应定期洗牙,但需注意洗牙时间选择在妊娠期相对稳定的阶段,如妊娠4-6个月时,以减少对妊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口腔感染,也需定期洗牙并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加重牙龈炎症。
(二)全身性疾病相关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若怀疑牙龈出血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牙龈出血,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原理: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是由于机体凝血机制出现问题,需要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牙龈出血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及时带孩子就医;成年患者则要重视自身身体变化,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环境易受影响,易发生牙龈炎症导致出血。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使血糖达标,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原理: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破坏口腔局部的微生态平衡,引发牙龈炎症。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运动,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同时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风险。
三、特殊人群牙龈出血的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易出现妊娠期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此阶段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除正确刷牙外,可使用妊娠期专用的口腔护理产品,如含氟牙膏等,但需注意适量使用。同时,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原因:妊娠期激素变化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炎出血。妊娠期女性要特别关注口腔健康,因为口腔炎症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如引发早产等,所以需要更加精心护理口腔。
(二)儿童
儿童牙龈出血多与口腔卫生习惯不良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监督儿童每天早晚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同时,要限制儿童过多食用甜食和饮料,减少龋齿和牙龈炎症的发生风险。
原因: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意识和正确的刷牙方法,且喜欢吃甜食,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口腔卫生问题,引发牙龈出血。家长在儿童口腔护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要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口腔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