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该怎么办
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情况,需进行紧急处理,包括一般急救、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用抑制胃酸分泌及止血药物;内镜治疗适用于特定患者,要注意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手术治疗有指征时采用,术后注意相关事项;还需进行预防复发及后续管理,包括病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复查,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紧急处理
1.一般急救措施: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若出现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呕血、黑便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需特别注意其呼吸情况和精神状态,因为儿童失血后更易出现循环衰竭等严重情况;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失血耐受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更要密切监测;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隐匿,需加强监测频率。
2.补充血容量: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或胶体溶液等以纠正休克。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决定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再根据情况补充胶体液。儿童由于血容量相对较少,补液时需严格控制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老年患者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注意补液中糖分的控制。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有利于止血并防止再出血。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可能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增加骨折风险等。
2.止血药物:可使用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能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生长抑素可以显著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同时减少胃酸分泌等。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整体器官功能的影响,如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等。
三、内镜治疗
1.适应证选择:对于出血量大、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再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溃疡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喷洒止血剂、电凝止血、金属夹夹闭等。不同年龄患者内镜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要充分评估麻醉风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肺等多器官疾病,需评估能否耐受内镜操作。
2.操作要点:内镜医生要熟练操作,准确找到出血病灶并进行有效的止血处理。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安全。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内镜止血可能面临更大风险,需提前评估和处理。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合并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耐受性低,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全身情况;有多次溃疡病史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决策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合、胃肠功能恢复等。儿童术后要注意营养支持和生长发育情况;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血糖控制和伤口的愈合情况。
五、预防复发及后续管理
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如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差异,儿童用药需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对于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更要重视病因治疗。
2.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卫生,避免食用不适合的食物;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要帮助其逐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3.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监测溃疡的愈合情况和有无复发等。儿童患者复查时要考虑其配合度和检查的安全性;老年患者要注意复查的频率和检查过程中的耐受性;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增加复查频率。



